傅申:台北故宫《自叙帖》是映写本
《自叙帖》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自叙其学书的经历,并把当时十余位诗人对其书法的赞誉之辞集于笔下,学界以前一直认为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可能是真迹。但在1983年,启功发表《论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一文,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是摩本,此后,《自叙帖》是不是摩本等问题一直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傅申昨天在上博作了有关“怀素《自叙帖》多胞胎问题”的报告,通过幻灯演示等方式断言包括台北故宫在内的几个版本都不是怀素亲笔所书,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应是映写本,这也是他这个最新成果的正式发布。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局部)
据介绍,导致这一结论的重要证据是傅申近期得到的流传在日本的半卷本《自叙帖》资料。根据卷上的题跋推测,半卷本《自叙帖》应该是1901年左右传入日本,1935年曾有印刷品面世。傅申在现场将“半卷本”、启功发现的“契兰堂本”及台北故宫藏本的局部图片进行交叉研究,每一行几乎都能完全重合;再将每方印章交叉后发现也基本可以吻合,因而能判断是同一套印章。
“如果这三胞胎中有一个是真的,其他是摩本,很多信手快笔的地方是不能完全重合的。我几乎是逐字对比,发现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水平高低问题,”傅申说,“我判断流传下来的三本是在母本基础上的映写本,而且是同一个人在相同的时间段用同样的毛笔写的。虽然不是真迹,但时间的下限是北宋,对唐代草书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韦陀:大英藏《洛神赋图》或出自李公麟
以《洛神赋图》为题的画卷中,以北京故宫、辽宁省博物馆和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所藏最为有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荣誉教授韦陀将大英博物馆藏《洛神赋图》卷资料带到研讨会上,在和北京故宫所藏图卷人物造型、细节、风景主题及书法风格对比后,他表示这两图应属于同一体系。同时,韦陀断言大英所藏《洛神赋图》年代应不晚于11世纪,并认为这个时期能有如此风格与成就可能只有李公麟,而该作是不是就是出自其手笔,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的发言也引人关注,他对宋代绘画中的孩童形象极有研究,昨天,他为与会者展示古代绘画中的童心童趣的同时表示,婴戏图是宋画中相当流行的题材,在国内外博物馆馆藏中有大概30幅左右的宋代婴戏图。“这些绘画中有货郎与婴儿图、游戏图、母子图等种种有趣的情节。”他说,“这显示了宋代绘画的世俗化,也与中国重视传宗接代的观念有关,对后世绘画,尤其是民间绘画有重要影响。”
樊锦诗:“敦煌当家人”来学文人画
在探讨文人书画的同时,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讲述了有着实用目的的敦煌书法。“与书法界的‘颜体’、‘柳体’等不同,敦煌的写经书法可能不那么具有艺术性,但敦煌很多与《兰亭序》相同年代的书法却能反映时代和地域特征,和书法艺术相互佐证。”他说。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也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将担任今天研讨会的执行主席。她表示,与此次“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上出现的文人书画相比,敦煌的壁画等可以说是当时的“民间艺术”,但两种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并可以相互借鉴。“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就是来学习文人书画的。”她调侃说。
据悉,研讨会今天上午还将继续进行,“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下午正式开幕。
(李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