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通信选之<<答小齐>>
小齐:
好久未见,收到你信息和邮件,很高兴。刚才还接受一家报纸来采访,我没坐下来接待,而是在附近的公园走着聊天。最后我给读者的留言是:“人生苦短,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天天快乐。”
但愿你也能天天进步,天天快乐。你是聪明人,也好学,只是时间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可缺少罢了。有时间再来新画室来玩,一起喝茶聊天。学问,就是见识、经验,聊天之间,用心揣摩即可获取,不一定要阅读书本不可。真正的学问,有时写不到书本上的。史实,亦如是,故不必胶柱之。
我那天做客新浪网,现场是“聊天”的氛围,所以不是显示学术的时候,自己看后也略感随意了一些。不过,你“深觉痛快”并以为“挚言”,我也认同。我不会做虚伪的学问,不会说虚伪的话,只愿意尽量接近客观、辨证、全面。被人认为是“和稀泥”、“模棱两可”,也在所难免。我搞学术提倡科学的方法,至于别人能否认识到,那是别人的事情。彼苍者天,高高在上,还有人不断埋怨它阴晴变化、风云不测呢。
此番“文怀沙事件”,很快就会过去,但起码不会被很多有心人忘却。我甚至觉得,它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发展“里程碑”。文怀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个体,他有启示意义。我认为,他有“圣哲之思”,他对学问与人生的智慧态度,是特立独行的。
“知行合一”,是人类学术的至大问题。达到“知”已经很难,实现“行”就更不易。一般学者,皓首穷经,以追求自己认为的所谓学术为终身目标,事实上,只是各自的一相情愿罢了。很多年前,我就质疑“著作等身”,认为那是“糟践森林”的代名词。天下有什么一流的学问么?没有,只是一流的文章而已。某人有学问云云,如果不让他显示为纸上文章,他又能怎样呢?他一定毫无办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知与行,内涵统一起来。学问起初大多是幌子和混饭的工具,后来,都要来养性、济世。放心,就是耳顺,是平常心。
我之所以崇敬文老,就是认定他能“知行合一”。他做学问做得通透、圆活、实际,没有把学问这种虚幻的东西太当回事来耗费生命。我就不行了,明知学术学问是个人的虚设之物,却总也摆脱不掉它,终日除了画画,就是爬着看书、写东西,如此除了浪费时间、消耗精力之外,得到了什么呢?天下熙熙,能理解你、接触你、友善裨益你的人,又有几何?当然,人安于书桌而立命,乐此不疲,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无可厚非。
那天文老本来不会回应《北京晚报》记者的“质疑”,但是事情找上门来,好心的朋友又看不过去,所以不得不做出一点反映;否则,会被人家抓住把柄,以为是“默认”、是“自知理亏”。他怎么可能向每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去一一解析清楚呢?能来文老家交往交谈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其中多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大家在一起需要做的正事还干不完呢,哪来时间沉迷于此等纠缠?至于“伤神”,或许还是有的,毕竟是老人维护自己尊严的正常反映。不过放心,这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第二天清晨,又将晴空万里。
我虽然不喜欢“信息时代”,认为它不是文明的必要选择,但也没有忽视媒体的积极意义。媒体可以制造大师,营造新现象,同样也可以因之而帮助人忘却过去。消灭信息的,只能是信息自己。新的一层层灰尘,会覆盖掉曾经光华荣耀的过去。
网络平台因为自由与迅捷,所以具有传播力,比传统媒体有时更具功效,但也因为它迅捷而难能持久。“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微波喜摇人,稍立待其定”,这些才是正确的态度。至于历史,因为东逝绵绵,所以水落石出的机会几乎没有。就是出了,又能怎样?早已过眼云烟,物是人非。“只是当时已枉然”,谁能回去追究,荒唐。热心人会感觉前后无续,独怆然而已。
媒体的市场化,也是经济时代的无奈选择。经验丰富人士的参与经营,使经济之流分支并繁荣开来。金融危机的风暴,会伤及很多领域,惟有心态平和者,因为平日不鹜于物,才免受其伤。只要“三心”齐备,诚、虚、净,就革除了危机的根源。
“经纪人”之于专业创作者,“分羹”其实就是合作,是合理的选择。如果要做大,必须集约优势、统筹资源,此则非外行小道可办也。当然,因为人心变异,难以长久,也司空见惯。之所以分道扬镳,不仅仅是感情隔阂,而终归还属于目标不一致。志同者道合,志同是世界观问题,人与人大致无异;但方法论会在细节上影响很大,于是返回来牵扯到世界观问题的思考。所谓认识不同、信仰不同,说来复杂,如此而已。
细致一些,除了名与利,还有什么呢?只是参与者对它的获取手法和说辞不一,让旁人或后人看起来似乎有所差异罢了。不在其位却积极参与,不是民主,也有违科学。
我为文老“挺身而出”,是势所必然,责无旁贷。如果我袖手旁观,虽然不会招惹很多不认识之人的非议与漫骂,但将来会被亲朋挚友冷眼,就更不划算了。远近亲疏,自是有别,我心里有数。首鼠两端、缩手缩脚,非不能也,不为也;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之事,我更不可为也。
你还会注意到,在情之外,我注重理。在每一篇回应的文字之中,我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人名,目的就是尽量客观化,对事不对人。可是有些人漫骂起来,指名道姓,那真是“厉害”!“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常识。
你无需为我担心,我一切淡然。我事情很多,“虱子多了不咬”。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祝你不断进步,如意顺心。
崔自默2009-2-27 12:39
[附]小齐来函
崔老师:
您好!今天看到您做客新浪,并接受采访,一一看后,深觉痛快,为先生一番挚言拍案而怡。
此番风云,仅是一番小人之颇词,更有公众之盲从,文老和先生不必为此再伤神回应。
学生于媒体已有些年头,这些谓之“鸡毛”“放屁狗”之流的叫嚣不会带来什么负影,亦不能持续时长,仅仅只是网络平台的传播力,稍比传统媒体的功效更胜一筹,颇有一些风声水起的味道罢了。
可以注意到,一般此类事件多出于娱乐圈和网络媒体,时下各闻(如:绯闻、丑闻、隐私等)俱多,甚至有不少假新闻和错新闻。网络媒体并非传统媒体,受管教和约束不严,其以跟风速描为特点,而业内多以公关人士或经纪公司、经纪人等团队进行运作,解决之道也多出自这些经验丰富人士之手。
时下前辈、艺术家、学者、书画家等,有些人只觉“经纪人”仅是分羹,那是泛泛之辈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殊不知那些真正专业经纪和运作团队,必深谙媒体之道,且深为操作手法而著名,而这些人也多为媒体人出身。至于毛贼之术,小儿之戏,绝对不是对手!
现在看来,身边或幕后团队的多元化和专业性都应当兼有顾之。先生无论是文色,还是振臂,还是德才,均是学生和朋友们之标榜,此事先生挺身而出,学生理解,但先生切勿在意那些无德之辈之非议,一一回应就大无必要了。
虽未见文老几多,也未进沙龙,但先生之辞,学生支持,亦请先生代为表达吾辈之心,请文老清心,多多保重,并祝文老身体安康,健康长寿!
学生平庸且碌为,未能在关键时刻为先生分扰,于心惭愧不已!此番学生冒昧多言,请先生勿责怪!
顺祝先生大利大吉,万事如意!
学生:小齐敬 2009年2月26日
(崔自默/文)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