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丁亥闲墨 > 正文 站内搜索:
救救学者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1月15日 10:0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6318次

  Trust/粘贴/2007年/北京/崔自默

 

救救学者

文/崔自默

 

地球上需要救的人很多,岂止学者?因为学者身心俱疲,脑力体力都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人又不是菩萨,只有自己救自己。外人只能说说,自己尚且不能自救,“泥菩萨过河”,何谈救别人?

知足第一富,知足最吉祥,这道理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可又有几人愿意知足、实际做到呢?“口头禅”用处不大。不知足,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主要就是名利二字。即便过得了利关,却终归过不了名关。名缰利索,紧紧地束缚着,人变得跟牲口一样,提心吊胆。只有熄灭欲望,锁链才能松开,人才能自由、自在。

说看破了,却总烦恼、放不下,说随缘,却总悔恨、不得已,如此总能找到种种理由、借口,给自己继续背上沉重的负担。什么最珍贵?也许丢了才知道。有些东西丢了还能找回,今生今世却只有一次。刚逃离了疾病,人又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记吃不记打”,宛如一只在地上到处刨食的鸡。

学者是读书人,以读书明理为职业,但大多口是心非、冠冕堂皇,很愚蠢;说是鉴古通今,但脾气上来便蒙昧不堪,劲头上来便破罐子破摔。学者之苦,究竟源于自己,不能埋怨别人。文人相轻,标榜清高、骨气,不可一世,于是在骂够了别人之后,开始勉励自己“著作等身”,字字皆辛苦啊,自我作践。

立德立身立言,学者第一挂碍就是追求名垂青史。点灯熬油著书立说,企图一鸣惊人,但“天下文章一大抄”,总是大同小异。当今信息爆炸,地球上花哨新闻尤多,学者脑子里那点小玩意儿除了虚荣自己又能吓唬谁?自欺欺人。想着传世、济世,想着对得起别人,却惟独对不起自己。耿耿于怀,积劳成疾,未老先衰,虚不受补,却仍不死心,到底惦记着什么?是历史么?历史岂是你写的?!

沧海一粟,过眼云烟,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的点点滴滴连屁都不是。

学者啊,少写点吧,救救自己。救了学者,也就救了读者,救了森林。电子出版物代替纸张,以虚代实,保护环境,功德无量。造纸厂怎么办?提高价格,销售额不变。印刷厂怎么办?提高价格,营业额不变。出版社怎么办?提高价格,总码洋不变。书店怎么办?提高价格,利润不变。读者怎么办?少买点、少读点,欣赏精品,留下时光享受生活。

假如有学者不死心,歇着难受怎么办?那就活该了。

 

[外二篇]

文字出版量应该适当控制

——我的一种理想生活模式

文/崔自默

 

六年前我写过一篇文字叫《“著作等身”疑》,对我们传统一贯羡慕的所谓的“著作等身”提出置疑,那时倒还不是为自己的懒于写作找借口,而是彼时我正作编辑,鉴于整个出版业正在浪费大片森林的问题而发言的。

信息时代,垃圾信息必然充斥市场。我前些天还写过一篇《信息流量应该适当控制》的文字,是源于感觉大家都被信息搞得很累,却还在继续变本加厉地彼此拖累着。不过,网络虚拟的巨大空间有个好处,就是节约了不少纸张,间接地保护了森林。

现在想来,仅仅对“著作等身”或者“信息流量”提出疑问,是片面了些、肤浅了些,是治标不治本的。大凡文人,都有“立言”的欲望,包括我自己。有时,写作的主观欲望并非很强烈,乃是处于互相攀比之心,不甘人后;尤其是客观要求,虽不情愿,然不得已。比如,大家都要评职称,而要求出版书著若干、发表文章若干;在单位每年工作量要求出版书著若干、发表文章若干,要完成任务,不得已去动笔,变相地祸害森林、糟践时间。其实,天底下能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天底下没有一流的学问,只有一流的文章。

一方面,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存质量关系很大,它有限,一棵树长起来不容易。另一方面,现在的出版社日子难过,读者市场本来就不大,却又有那么多出版社要吃饭,于是竞争激烈,于是编辑们不得已去挖空心思开发所谓的新选题,犄角旮旯,把不是玩意的东西也挖掘了出来,抬到桌面上;还要争取高码洋、大印刷量,倒是便宜了造纸厂,却实际上累了出版社编辑、苦了印刷厂工人、坑害了大片树木。现在的报纸,每天出版厚厚一大摞,不看觉得浪费,看更浪费,浪费眼睛、浪费时间、浪费情绪。报社或许说,我们要维持经营,读者掏了钱要让人家“超值享受”,人家企业掏了广告费一定要整版,这么多编辑上班总得干活,那么多作者人家总得吃饭、总得写东西,那么多明星人家要出名总得露脸、亮相,也是娱乐群众的一种方式啊……总之,听起来都没错。

“人家”是少数,“大家”才是多数;我们不能只顾少数人的饭碗,而忽略了社会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经济繁荣,我们眼前的饭碗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实施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到了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考虑大环境大问题的时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做问题细致些、地道些,个人往前走一小步,人类的文明就往前走一大步。

我们现在的经济运营模式,似乎是一个高消费高产出的模式,让大家的生活节奏整体慢下来,是很难的。回到我们的文字出版量问题,以量取胜,是一种固有的竞争模式,正如上面所说的“著作等身”;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时代,你必须以大量的信息覆盖别人,否则决无“出头”之日。甚至,你只有造一座垃圾山出来,别人才会看见你,反之,即便你是一堆光华的珠宝,也可能一不注意被垃圾掩埋。君不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大家你追我赶,不断提高着速度;高速行使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危险随时发生,不累才怪呢。

运动中的大家,都慢下来,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动笔的人都少写点,编辑的人少编点,印刷的人少印点,造纸的人少造点,读书的人少读点,大家都悠闲一点,省下时间多锻炼身体,节约精力多关心别人,积攒力气多做公益劳动,多好啊。少写作并不少拿稿费,单字价码上调即可;少写书并不影响评职称,重质不重量即可;少印刷版面不影响赢利,售价不变即可;少编版面不影响工作要求,月工资不变即可;少出版书并不影响整体码洋,提高书价即可;少印刷并不影响挣钱,提高印价即可;少造纸并不影响收入,提高纸价即可;少登广告并不影响宣传效果,把整张报纸每个广告面积都减小即可;明星少露面并不影响出名,把每个人的露面次数都减少即可;少读书并不影响知识含量,多咀嚼经典多思考即可……如是,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缓慢下去,生活质量则提高上来,何乐不为呢?

那么谁愿意主动放弃“权利”,自我约束,从自我做起呢?你放下“屠刀”,别人可能会立即捡起来杀你,你就真的成佛了。社会中的个人,其力量绝对是微不足道的,群体是盲动的、无意识的,要保持和维系有序化的社会运转,光靠道德自律是难以立竿见影的,所以,法律诞生了。法律之所以建立,就是对人性的不信任。依靠立法,可以约束大家的行为,宛如你行驶超速,就要被罚款,甚至吊销执照。文字工作亦然,立法规定要严格,每个公民的文字出版量要有限制,多出版就要依据相关条文给以罚款或惩罚。即便最有名的教授,或者自以为了不起的学者,如果自信自己的文章很有价值和水准,可以事先提出请求,得到批准后方才可以发表和出版。这样做,是不是没有民主、没有言论自由呢?不是,不是不让你开口、写文章,而是要限制你的文字总量,是要求你短小精悍,避免你信口开河害人害己。

文字工作是社会文明中很重要很典型的一环,这一行业更是重质不重量,从它开始,积累经验,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这篇文字无疑很幼稚,所言也仅仅是针对文字工作者而言,但自信它是一种理想模式。动局部而牵扯到全身,为了长远的大和谐可能影响眼前的小和谐,等着吧。一般人根本没有能力去办理,有能力的人还有更重要的其他事要办,况且又不是自己家个人的事情,操不完的心,也罢。“大家少开车,还大家一个干净的地球”,这话听久了,也都忘了,照开如故。

“大家少动笔,还大家一个绿色的地球”——这无疑也是我的一个理想。理想国是不能实现的,因为那只是个假想、幻想;理想国中居住的,不是人类,而是神仙。

 

 

“著作等身”疑

文/崔自默

 

“著作等身”,似乎是个褒义词。古来已有“文以载道”“文章千古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等等,著书立说,是公认的荣耀事。

书的价值,不在于其厚薄。《老子》五千言,“四书五经”也都不厚,谁敢怀疑它们的价值?古人用竹木简牍书写,自然节约材料。那么看近现代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不厚,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不厚,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不厚,但是谁能忽视它们的存在?

以古人的标准来要求今人,当然荒唐。如今报纸版面那么多,总得有文章填充吧?还有出版社,总得出书吧?还有印刷厂,不大批印书怎么提高效益,怎么养活那么多职工?还有造纸厂,如果没有印刷厂来拉纸,岂不停产断了财路?还有,要是造纸厂一休息,纸浆厂怎么办?于是,倒了整片森林,劳了伐木工人,累了纸浆厂、造纸厂,忙了印刷厂,苦了出版社编辑,最后,从整体看,制造出大批垃圾。说实在话,那么多图书报刊,谁看得过来?那么,有无合理一点的办法?有,就像吃东西一样,精一点,简一点,大家都省劲。

《文心雕龙·物色篇》云:“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繁容易,简却难。内涵丰赡的前提下,行文简约,可见出作者的水平。“心密语澄”是刘勰描述文章“隐秀”的一种境界,只有辛苦地“熔裁”,才出精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张吴之用笔有谓:“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操觚染翰者岂可不鉴?

之所以有“著作等身”这回事,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上:一,思路不清晰,思维不成熟,思想不精湛,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说,忽然文字就多了;二,语言不精练,文采不可观,于是,忽然书就厚了。客观上:出版社要出书,如果出过去的经典图书,就是重复选题;如果自己开发思路,谈何容易?于是,大家瞄准已经出过很多书的名家名人,锦上添花,改头换面,书上又摞上书,如此一往,不等身才怪呢。

(原载《中国文化报》,2000年9月29日,第3版)

 



总共1页  1  
 上一篇: 我的一张汉画像石拓片
 下一篇: 讲人性要适度——再由电影《色·戒》谈起
  相关文章
·我的一张汉画像石拓片
·“心鉴”: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趋势
·你又不是鸡——《下那么多蛋干吗?》答疑
·鸡下那么多蛋干吗?——批注吴冠中“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猫与耗子的关系
·真开赌场如何?
·《百家讲坛》的毛病
·救救学者
·讲人性要适度——再由电影《色·戒》谈起
·等待“无知权”
·记文怀沙翁大俗大雅的一幅对联
·“善未必扬”——翻阅文怀沙翁题赠《屈骚流韵》偶得
·离开了政治背景《色·戒》就啥也不是
·关于《关于“境”》一作的回信兼谈儿童美术教育
·心鉴——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根本心态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