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未必扬”
——翻阅文怀沙翁题赠《屈骚流韵》偶得
文/崔自默
总觉得自己整天在干正经事,其实,生活中什么是正经事呢?什么又不是正经事呢?
自己总觉得应该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应该继续扩大战果,却实实在在地耽误了打扫战场。
“打扫战场”,对于文化艺术之事,有时更重要——因为它是反复咀嚼,是学而时习之,是温故而知新。
重点,是反复咀嚼中确定的。特色,是反复学习中领会的。反复,是符号、是名之所立。
可惜,一直往前走的战略、欲望、好奇心,破坏了稳扎稳打的战术,类似狗熊掰棒子;虽然也许最后不至于一无所获,但的确因为铺张,浪费了很多机遇。
压力一定,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这是科学。盖一座楼容易,建设一个社区,方方面面,都需要操心。
眼前堆成一大堆,即便都是上等的钻石,也没人相信。
新的机遇,有时就是歧路亡羊。取一瓢饮、一勺之多,足够了,知足、知止,才是上策,才可以及时行乐。
手中的把玩品如意,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它时时在告诫我们要注意回头;一往无前,很难“如意”,更多的可能一定是扫兴。
近日忽然想整理一些东西,偶尔翻到文怀沙翁去年赠我的新版《屈骚流韵》四种,在其一册的扉页上,文翁题道:“余五十年前治《骚》旧著四种,岂期兹又以简体字本谬传。自来善未必扬,恶则不可隐也。不卜自默以为然否?留存小册博粲可也。丙戌冬燕叟文怀沙题记。”
自来善未必扬,恶则不可隐也”,文翁此句颇智慧、辨证,不仅可以视为文翁的谦虚之言,更道出了人间一种特殊的现象。
遇到好东西,人只要能识破、学得、获益、实行,又有几人愿意再去奔走相告、做义务宣扬员呢?自度度人,无缘大悲,同体大慈,那是佛的境界,不是俗常人的业务。
更多的是略人之美,据为己有,奇取正守,冠冕堂皇,可恰恰好东西是“法尔如是”的,属于大家,如土委地,于是再也分不出你与我,不复清楚谁跟随谁。
人都容易注意表面的东西,喜欢探听奇怪的东西,“坏事传千里“。
“礼”,是表面的,只要做得足,的确可以掩盖内在的虚伪与狡诈,这是学问,不能否认。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负版传》,读之,想起庄子的逍遥游,好学不厌者,其殆矣,应为警醒。
我应该写一篇《救救学者》。立德、立身、立言,无边的欲望、攀比的压力、渺茫的目标,不知累死了多少学者,应该注意休息,安身立命,舒服了自己,也轻松了别人。
云何如此言?
//////////
文怀沙先生赠书崔自默博士并附跋语如下:
"余五十年前治<骚>旧著四种,岂期兹又以简体字本谬传,
自来善未必扬,恶则不可隐也.不卜自默以为然否?留看小册,
博粲可也. 丙戌冬,燕叟文怀题记"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