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境”》一作的回信兼谈儿童美术教育
文/崔自默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家长的很多付出是值得的。天下最懒散的家长,只要是因为孩子的事情,也会立即勤快起来。但愿天下的孩子,能理解家长的一片用心,成材,成希望之材。
《关于“境”》一幅,是我信手由心之作;上面题的则是佛经里面的一段话,“心所以游履攀缘者谓之境”,又有“色境”、“法境”之说,有助于启发习惯上的“境界”之理解。“万法惟识,识外无境”,佛学此说不能以简单的唯心主义论之。佛家讲“心外无物”,儒家心学也讲“心外无物”,道家讲“心物合一”,异曲同工。
我一向不喜欢俗套的东西,因为那样做等同于一篇无病呻吟的文章。
做到绘画有情有意,是不容易的。
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而言,要分阶段性。首先需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那是天才萌芽的开始,是主动吸收知识的根系;其次是经过各种技法的刻苦训练,在这个阶段,更不能打消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很重要;第三个阶段,就是引导孩子用已经掌握的技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感情、体悟,这是最主要的,孩子可以由此寄托性情,那是他们一生的事情;最后,才是希望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由心而眼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符号。
锻炼毅力、培养兴趣、提高修养是早期美术教育的目的,一旦孩子养就有志,可能成为将来的专业艺术家,就由他去。那既是他物质生活的根由,也是他精神幸福的根据。
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别无他法。习惯,看似简单的一个概念,其实紧密联系着性格,乃是联系着前途命运的关键。通透的世界观、辨证的方法论,积极而现实的态度、放达而理想的胸襟、浪漫而超脱的境界,等等,都是需要的,一言难尽。
祝孩子不断进步,有时间安排见面。
2007-11-26
//////////
关于"境"/33*45cm/2007年/崔自默作
................................
"心所以游履攀缘者谓之境,如色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乃至法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
实相之理为妙智履之所,故称为境,是属于前之法境......"<无量寿经>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