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比猴子强
——答子封兼谈解放思想
文/崔自默
子封发来短信,问:“文学艺术要解放思想,要创新和独立思维,然而,讲真善美的现实主义是否也应解放思潮,而走向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为主的概念路线?”
答:该问题很大,涉及方面多,难以一言以蔽之。
文学艺术,是很大的概念,几乎包括了除自然科学之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艺术”二字,用上它,把很多实在问题可以玄虚化、简单化。
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要考虑它的价值,可以完全使用主观的个人的认识方法,也可以使用客观的集体的评价标准,究竟如何,不易道明;然而更多的复杂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搀杂进了很多现实的东西,比如社会政治的、市场经济的、交易价格的、人际关系的等等。
抛开认识和批评这一阶段,单看文学创作的创作过程,基本可以认为是个体的个性的东西,但不能否认,它势必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独立于社会的文学艺术家,大概是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即针对“创作”的阶段,我以为才有所谓“解放思想”之说。换言之,人的思想本来就是解放的,因为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无所谓“束缚”;也正因此,受到一些“束缚”,才会演化出所谓“解放”与“独立”之概念。
“要解放思想,要创新和独立思维”,是否一定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甚至一定发生矛盾的话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人短暂的百年生命之旅中,现实存在的东西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表现它已足以让人却步,何至于考虑去超越它而有所谓创新之想呢?依我个人之见,大概是人的心很虚伪、不能务实,而不得已找出一个理由、一个说法。禅家说“平常心是道”,朱熹提倡遵循孔夫子思想的“乐其日用之常”,都是说平常心的不易得;而一般人不顾眼前,是睁眼瞎,没有办法。即便看到了,未必能表现出来。
真实的经历,最感动、震撼,但并不是可以完全值得表现出来的——作为“束缚”的力量,除了群体的伦理道德的虚伪因素,就完全是自己的良知和心态。无知者无畏,失去廉耻之心的直率、真实,大概会做出很吓人的事情;那也许使社会秩序紊乱,不是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也许最可怕,“真”不见得是最好的本性——还必须有“善”和“美”等因素作为辅助。
“讲真善美的现实主义是否也应解放思潮”,这问得很沉重。现实主义虽然好似在眼前,但也一定有客观与主观的分别。人们希望现实是完美的,即所谓“讲真善美”,但实际上未必能如愿,于是那看似本来的东西只能成为一个理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选择、放弃,走出一条浪漫之路。我觉得,这种调节客观与主观矛盾而适应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过程,才是“解放思潮”应该解决的东西,才有意义。因为不满意现实,首先在思想上反动,然后做出背离社会秩序的事情,这种“解放”势必以“束缚”为结果。社会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以个人的局部来保证集体的全局。
上面立意大多着重的是社会政治的角度,至于艺术,则更为自由,真、善和美是它的义务,在现实主义土地上,挖掘出精彩,“解放思潮”也许会有助于这种挖掘。人的审美欲望是无限的,是喜新厌旧的,所以任何思潮的“解放”都或许利于追求。只是个性化极强的艺术行为不要冲突于社会政治的秩序,就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现代艺术的发展,分流了很多方向,以至于使什么是艺术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更加成为问题。现实主义而后现代主义,不是一步之遥。概念的界限差别,有时很模糊;模糊也是距离,小距离就是大距离。艺术可以解决思想问题,但艺术不是哲学的释文或插图。文学是人学,艺术也具有文学性,它们都应该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以人为本,有所谓“人文为主”之说。无数的个体融会成集体,那以谁的意愿为主呢?民主与公平,只是一些相对性的概念,很难阐释,也很难一律,起码不能兼得,它们自身的内涵就有范畴的冲突,更何况在实际社会中实施?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为主的概念路线”,你能提出“概念路线”,已经很高深了。我一向注重概念的解释,认为那是人文的全部。精神产品如此,物质产品也如此。希望、欲望、荣誉、幸福等概念,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构成社会的全部细节。大而国家之间的战争,小而个人之间的斗手,都是对概念的不同的认同。假使还停留在原始的物质贫乏的时代,很多当代的矛盾就不是矛盾,文明的发展,使人文成为问题,都是由这些小的概念之争而引发的。学术、宗教、主义,这其中细节很多,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引发大问题,这是实在,应该务实地去解决。
概念名词都是现实的反映。儒家、道家、佛家,都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供出整套的思路,树立了各成体系的名词概念,如何学习、认识、应用,因人而异。不以实际解决问题为主,一定要打上一个标签,举上一个什么旗帜,正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正是“概念路线”,是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实事求是之所以要不断讲,正是做到它很难。在遇到问题时,尤其是矛盾很严重时,有时只要换一个说法就行了,因为人总是为“概念”所迷惑,总是执着于自己脑子里认定的概念。
在嘴上沾便宜,在实际上却吃亏。因文明而野蛮,这实在是人类的一个悖论。如果要追求解放思想的话,首先要解放脑子里的所有固有概念的束缚。《庄子》里有个“朝三暮四”的寓言,我觉得针对的是名与实之间的概念之争。人应该说比猴子聪明,但也正因为人自以为比猴子大脑发达,就更固执己见,所以表现得有时还不如猴子。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