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文/崔自默
会干事的,不如会说话的,这是我以前在单位工作时的感受。
那时是在国营单位,虽然也讲究效益,但终归责权利没有分明白,全是一笔糊涂账,干多干少没有多大的区别。干多了,得到奖励也难,同事们更是不买账,你太能了,就显得别人太无能了。领导的心思,也全不在长远的规划上,却只在眼前的感觉上;当官要有当官的感觉,需要周围有一帮人呼应着、转悠着。我,一个木头疙瘩脑袋,不会拍领导马屁,好听的话都脸红得说。吃亏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什么呀,你碎了就碎了,又能怎的?
后来我下了海,到了一家外企公司,才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
不简单的是,用人是最大的学问。当我当了一个部门的主管,我才认识到自己的难处,在于缺人才,缺真正的人才,缺能干事的人才。光知道跑过来说好听话的,我绝对不喜欢,因为我需要的是干实际事的,光会说不行;我上面还有领导,我能向他光说好听的而不出成绩么?当然不行。
于是,我告诉我手下的人,要“实事求是”,——就是要干实事,从实际成绩中,来得到“yes”,得到肯定。
有时,觉得同时们之间很冷漠,没有一个大家庭的感觉,没有了我以前习惯的那种在办公室说笑聊天的情况。大家很严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一点也不活泼。周末了,我想组织大家一起去玩,这个说有这个事,那个说有那个事,最后没有凑齐人数,只好告吹。是大家彻底没有了“阶级感情”了呢,还是大家都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易?
慢慢的,我体会到,大家的没有情趣,也是“实事求是”的残酷的结果。也许,生存的现实就是这样。淘汰,不进步便落在最后面,就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大家在彼此竞争,在与自己与自己竞争。利用星期天,有上学习班的,有在家里看书的,有上网搜集资料的,有拉关系的,总之,都没有闲着,都在“实事求是”。
是什么使大家变得失去了生活的情趣呢?难道说是“实事求是”么?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