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科技园《牛玉生敦煌壁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崔自默
在这里,我很感谢敦煌研究院的牛玉生先生给我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牛玉生先生在敦煌洞窟,那个相对荒凉的地方,能耐得住寂寞,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了。他一丝不苟地临摹壁画,体会那种超然的艺术灵境,的确值得敬佩。
我觉得他临摹的壁画,是最好的,值得珍视、珍藏。
在北京,“在清华科技园,看敦煌石窟精美壁画”,与自己实际到敦煌的现场去参观,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就更显得有意思,有意义。
对比、参照、落差,会产生更大的审美影响。今天,在这个玻璃空间里,还真的感到有点热,但忽然使我如同重新又到了敦煌,到了鸣沙山、月牙泉。那里的晚上很寂静,鸣沙在侧,大月当空,真是很难忘怀的经历。
“盛世和光,启迪创新”,这个展览的这个主题句,的确很有意味,值得品味。
盛世和谐,放大光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魅力无穷。在传统的艺术宝库里,可以挖掘到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传统的精髓,能不能重新焕发光明,需要我们的实际工作,真诚的努力。
北京很大,我们偏偏在清华科技园聚会、看展览,这是一个缘分。“启迪创新”,也需要缘分,需要具体的人的努力。
科学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结合,各得其所。
人的努力,主要是修心、转念。这里热,能不能静下心来,心清自然凉呢?无上清凉的境界,我做不到,但我希望能努力做到,哪怕一点点。能不能克服物质的限制,趋近心灵的理想,值得研究。
能不能从传统里,发觉并利用上有积极作用的因素,来帮助我们今天的创新呢?不光是科技的创新,更是人文的创新。
问题还在人身上,在人心上。不能觉悟,不能用心,有价值的东西也发挥不出价值来。心外无物,科技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古代文化和科技史上有很多实例,是某个人忽然之间开悟,寻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答案。这种偶然,是心力积累的结果,也是必然。
量变到质变,艺术创作的技巧是这样,科学创新的思维,也是这样。
敦煌艺术宝库,既是文人士子的专业性工作,也是普通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因为怀有虔诚的心,所以能出精品,创造出跨越时代的经典。这种启迪,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是有精神鼓舞作用的。
没有一种精神鼓舞,消极、不健康,物质再发达也没用。科技再发展下去,如果不能有利于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等于没用。很多科技成果,我们享受不到,很遗憾。
这个展览,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我觉得不仅仅是画面艺术细节方面的问题,更在于精神领域的问题。
什么是学术?幸福的心态就是学术。什么是艺术?好好地生活就是艺术。
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一起快乐地享受艺术,跨越时空,在蓝天白云下,当然就是很有意义的一天。大家能抽时间在一起,这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人生是时间流动的过程,应该把握细节,体会幸福感。
我再一次感谢牛玉生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高级的展览,也十分感谢清华科技园的主办和支持。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