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副对联
文/崔自默
"何必自然"/对联书法/33x137x2cm/2008年/崔自默作
“何必有三千弟子;自然生万亿如来。”——这是我很得意的一副对联。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天下的学问其实都差不多,除非它不诉诸文字。没有一流的学问,只有一流的文章。
一种学派、学说或曰学问、学术,被阅读理解得越多、越复杂,它的影响力就越大。针对同样一个文章文本,可以有不同的阐释,当然包括曲解、误读与演绎。
一家一派,假如没有学术继承人,就完了。儒家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无后”不仅简单地指自家应该有后代,还指出后继有人的重要性,那是物质与精神传承的基础。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的确,学生找个好老师不易,老师找个好学生更难。这里面有命理与缘分、造化与定数。
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当然势力就很大了。假如孔圣人没有弟子三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佛开坛说法,光是护法菩萨已不计其数。礼节与仪式,虽然都是形式,但很重要。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时代不一样了。今天的教授、博导,争着瓜分有限的弟子名额,所以想拥有弟子三千,很难。即便权威者有了不少弟子,也不会有过去的场面与情景,因为“尊师重道”在学生看来大可不必,而“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说更属老生常谈。
于是,我怅然想到:何必有弟子三千?即便有弟子三千、三万,又能怎样?地球上有什么新鲜事么?谁能制造出一片树叶来?儒家“子不语”,佛家“不可说”,道家“言无言”。
自然界中,自由自在着那么多东西。无边不际,无始无终。法尔如是,在在处处,智慧光明,岂止万亿,那不都是“如来”么?它们都有弟子么?
“如来”是个大概念。认为“如来”就是“如来佛”或者“释迦牟尼”,一听“如来”就以为迷信,就错了。好比可以说人是物,但物不等于人。见什么都叫老师,也不好。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