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松喦《泰山松》
文/崔自默
钱松喦(1899-1985)先生,江苏宜兴人,是中国现代很有影响的国画大师之一。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金陵画派”山水画家之代表人物。先生自幼学习传统诗书画,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有深厚的古代文学与传统国画的修养。钱松喦为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政府即为其出版过个人画集(辑)17种,理论著作1种,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等地都在显著位置陈列其作品,国家领导人将其作品以国礼馈赠外国要人收藏。
钱松喦先生的作品近来成为收藏家们的钟爱,有其必然性。
承前启后,钱松喦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这样的意义。他既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又有一贯的笔墨传统。钱松喦先生幼承家学,8岁即随父亲钱绍起在杨巷镇私塾就读,对书法、绘画产生了兴趣,临摹《芥子园画传》,留心民间画师和民间艺术作品。其画风早年受石溪、石涛影响,但能不拘于形似,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他的色彩绚丽明艳,令人振奋,过目难忘。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细节,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这与他的整体关系密切。
积极的精神,反映在钱松喦先生的作品中。他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文化韵味,饱满的创作热情跃然纸上。他的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这既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艺术方向,为现实的山水画怎样反映理想精神树立了楷模,为深厚的笔墨功夫怎样与新时代的社会要求相结合提供了范本。
成就一个艺术大师是不容易的。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钱松喦都有造诣,而以山水画为最佳善。书卷不释手,书法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钱松喦先生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年至耋耄犹勇猛精进。“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他常如此教诲后学”。他的国画作品个人风格显著,章法和构图变化多端,矛盾突出,雄浑古拙,在色彩运用上也大胆而独特,五彩斑斓,对比强烈,有视觉的戏剧性,《泰山松》即是这样的代表作。
《泰山松》( A455,200*264,纸本设色,镜心),尺幅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在整体格局上欣赏,突出了松树的凛凛雄姿,充分展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之风。松树虬干有力地团抱在一起,而松针枝叶千笔万笔,繁复中见简净之趣。松树的风姿与近处山石的庄重,联结在一起,并与远山的蜿蜒之态相应成趣,使通篇气息回环贯通;而松根处一丛鲜艳的红叶,起到了点睛之效,使画面祥和生辉。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