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墨中坚”
文/崔自默
水墨,是中国画的特色,说到它,可以说的话很多,不能“一言以蔽之”。“水墨”,是个合成词,就像水和墨的结合经过笔触于纸可以形成复杂的意象一样,存在并继续衍生出无限的内涵来。
水墨传统,是一种存在,不管我们怎样来认识和认同它,它仍然是我们赖以衡量中国画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应该看到,正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丰富的传统内容,使得我们对于当代的中国画创作的批评,所可能采取的态度和标准相对复杂起来。不过,传统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前面的路不应该怎么走。
在主观与客观的作用之下,在心态难免地迷乱了一阵子之后,现代的中青年,有很多人头脑思路开始清晰化。比如,对待传统,采取了辨证地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以期入而能出、推陈出新。“入”,已经是一个很难完善的过程,在个人有限的精力范围内,如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需要悟性;而且,要摆脱简单的墨戏阶段,获得高明的画技,需要下苦工夫,进而由之形成自己的风格。
批评界和市场对个人风格的判定,是整个艺术活动中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个人的艺术行为,最后要与社会群体发生关系。社会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无数的作为欣赏者的读者和作为消费者的收藏者,最后左右着今天这些艺术家的命运,把握着作为美术史的一个链条的今天的中国画的前途。时间,能操纵一切。
谁也不敢说空前绝后,说承前启后还勉强。这里收入的“中坚”,到底情况如何,其判断也要靠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中间的确有出类拔萃者,正排在了大师的队列里,往前一步步挪动。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