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贺亚山书法集
文/崔自默
贺亚山对书法的喜爱,是可以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看出来的。喜爱,就是才气与天性的所在,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只有凭借这种情绪,才可以乐此不疲,成就也才可以从中生发出来。
篆书作为较早出现的一种书法形式,内中含蕴了丰富的意象的成分,它不只是作为一种交流之用的语言符号。贺亚山喜欢篆书,不管是大篆或者小篆,他都能从中揣摩那种发自远古的意象性的东西。在单字或者少字书法作品中,他实践于“书画同源说”并着意在书法的象上做一追求。在自己的章法、篆法中,在笔法、墨法中,他都努力去求索这种最切实的感受,即便是瞬间即逝的,他也在所不惜。不知多少寒暑,就这么过去了。齐白石讲“废画三千”,讲的也是这种在所不惜,是一种对艺术的不懈的追求。
不懈的追求,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书法的功力,没有这种功力作为书写的基础准备,任何所谓的才气也是没有依托的。“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有功无性,神采不生”,在“实”与“生”之间,如果一定要做一选择的话,大概贺亚山选择的是“实”。
贺亚山下笔“实”,即颇有力度,这在他的篆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般的内力含容。在正文旁边的小款题跋的衬托下,篆字的象的意韵体现出来,更为丰富。线条的意象抒发,也正是在这力度中展露无遗。力度,在贺亚山的隶书作品中也同样发挥了出来,轻重有秩,沉着痛快,在观赏之时,似乎可以通过阅读之而感受到他的笔毫接触纸张时的那瞬间的声响。
纤弱,是很多写书法者的通病,贺亚山却没有。这也许与他独特的人生经验与心胸气度有关。他受到家庭的熏陶,与笔墨结缘。他对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家及其名作,都悉心揣摩、细心临摹。在自己的工作中,他做事大气,遇事冷静,这一点气息,也转化到他书法的笔墨里面。力度,是在背后支撑着一幅作品的视觉效果的所在。凝重、朴厚,这一点对于艺术尤其是书法作品而言,极为重要,古篆、汉隶乃至今草,无非如此。贺亚山有这一点心得,已是难能,所以可贵。
草书的节奏之美,在贺亚山的作品中也得以发挥,似乎是听着一曲乐音而发生发展连续着,在流畅婉转而轻松自如地变化着,他不会使一丝的懈怠来影响到作品通篇的气韵。书法作为与音乐、建筑、舞蹈、摄影等形式相通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所以能超越于一般的视觉艺术而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理由,领会并实践这种艺术的多元性的融合,并最终获得一种最完美的形式,需要多方面才情与修养、辛苦。在这条前进的道路上,曾经产生过很多一流的艺术大师。贺亚山正在这种高境界的层面上,继续前行着……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