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臻高境
——读《么喜龙书法》
文/崔自默
杨仁恺先生在为《么喜龙书法》作序时说,“书法被历史承认为我国民族艺术的一朵花,却不是凭任何人随意一挥,既无临池之功,又无传统基础,就称之为‘艺术’作品,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天大 的谎言!”初见么喜龙书法,眼前一亮,以为明清人墨迹,待细观瞧,又有其区别与独到之处。在今天书法空前兴盛又不尽人意的情势之下,么喜龙书法的存在,的确有其独特的意义。
么喜龙书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富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持久的审美价值。在其隶书、行书和行草书作品中,尤以行草书见长。他的行草书,筑基于颜真卿的沉稳浑厚、王铎的笔势纵横、何绍基的悠游劲 健,再揉融了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宋克的《急就章》以及《兰亭序》和《圣教序》等诸体之长,进而深谙结体之微妙,熟稔笔法之精能。宋人欧阳修云“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作字要熟》)。么喜龙的可贵处在于,他并未生吞不化、熟而趋俗,而是讲究“先得其似,后求其变”,集众美而无痕,铸己面而出新。我很喜欢他的《圣教序》长卷,正奇、刚柔、擒纵、方圆、长短、轻 重、舒密、繁简、巧拙等关系处理,各臻其宜,尤其那润墨线条纡回萦绕、划分构成不同形状的空白块面,简直如玉钿银花,令人目爽。
古云“技进乎道”,是对于艺术规律的高度概况。知乎此,么喜龙一直进行更深的思考,追求更高的境界:如何在不失理法的条件下 获得更多的趣味,如何在似不经意中营造一种类乎音乐般的迭荡和旋律,如何意象合一、形神俱备,等等。
在繁冗的公务之余,么喜龙晨起挥毫,用功殊深,留下不少煌煌巨制,即使十数米长卷亦无丝毫懈怠,此非一“勤”字者何?他在《 自作诗》中有“何所谋身翻自笑,浮生一滴水中沤”和“悟真求变意如仙,翰苑遨游付锦年”之句,其洞达人生与苦乐所系,显然矣。在当今好逸恶劳的哓嚣尘市中,此精神无疑弥足珍贵、颇可钦羡;也因此,欣赏么喜龙的书法,不仅需要传统修养,更需要宁心静气。
在新近出版的《么喜龙书法》册中,还有其他书体佳作,如隶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草书《王维诗》,何绍基体行书《朱敦儒词》,行楷《孟浩然诗》等,各有别趣。
优秀书家的作品具有审美的持久性(因其书写的难度和法度等因素),故而在书史发展轨迹上不可移易(因其独特的个性)。执是以观,么喜龙足堪接续古人前贤,真正意义的中国书法脉络能得延绵不 断,信有其人。
1998年3月26日于湖西小楼竹窗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