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学术历程
崔自默,原名崔宏勋。1967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大直要乡南张庄村,父亲崔中基、母亲孙敬岩,均为农民。1976年父亲恢复民办教师资格。母亲先天性心脏病,田间劳作,不辞辛苦。父亲又为中医、书画家。外祖父、舅父均为乡间艺人,善作纸塑车马、人物及影壁画。
在乡间玩耍,6岁始记事,1974-1979年,崔自默入南张庄小学读书,与兄崔红义、堂兄崔洪昌在同一年级,聪明但不好学。1979-1982年,入深泽县大直要中学读书,常得语文老师鼓励,课余画黑板报。农村生活的经历,使崔自默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理解在土地基础上生发的“民本文化”。1982年9月,崔自默以全县第二名成绩入河北辛集中学,为全国首批重点中学,去年兄与堂兄分别为全县第一、第二名。三年之中,成绩一直居全班前二名,尤喜英语、物理、数学,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志愿作科学家。
1985年9月,崔自默入陕西咸阳西北轻工业学院读大学,自动化系电气技术专业,成绩为全校第一名。本来想去清华大学建筑系,同等成绩的同学亦有入北大、清华的,这对他无疑是一次打击。也正是这次陕西之游学,彻底改变了崔自默的人生取径,所以他把陕西作为第二故乡。课余,他与附中老师和设计系同学一起画油画,办书画展。节假日游走黄土高原,秦汉诸陵,并到西安遍访名家,参观碑林博物馆。开始系统学习篆刻、书法、绘画,并大量阅读理论书籍。课余临习《兰亭序》,尤喜汉代简帛书。此间,认识咸阳中国画院院长韩舒柳,学习国画笔墨。作为校学生会干部骨干,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8,崔自默分配到中国轻工业安装工程总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公司总部在廊坊。此间作助理工程师,居无定所,与工友生活在工地现场,摸索各种安装工具、熟悉电气图纸,并在与外籍专家合作中,掌握英语口语,也曾刻苦学英语,准备出国留学。闲暇,则作篆刻、书法、绘画,周日到美术馆、琉璃厂等地参观艺术展览,所思所想与现实生活环境形成反差,被工友视为“异类”,独自望长天飞雁,感慨在胸。1990年协助韩舒柳老师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咸阳风物画展”,并组织编辑《世界当代美术家词典》,识得王朝闻、陈醉诸先生。1991年4月,到江苏镇江造纸厂安装工地,住镇江造船厂,邻甘露寺。闲暇去文物商店,识鉴定家束晓东,又识书画家朱培尔、刘二刚。是年,江南有涝情,自默常往天下第一江山亭上,饱看大江风雨。此间烟花三月曾往扬州看郑板桥故居,观焦山《癔鹤铭》,又冒雨独往招隐寺,赏米芾书“城市山林”,揣摩米家山水,向往当年隐士风姿。
1991年8月,告病回北京,停薪留职,曾借住国家图书馆单身宿舍、交道口、东直门中国中医研究院宿舍等处,认识不少各行业的朋友,获取大量社会经验。曾与大学同学何骏到医疗器材公司打工,学习广告营销学,并到深圳公司培训,在赛特饭店等处办公。经受颠簸之苦,1992年秋萌发考研究生之想,借住友谊医院宿舍,兄当时为友谊医院医生。
1993年9月,入北京轻工业学院(现名:北京工商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研究计算机数理统计和程序设计,攻读硕士学位。由作家亦夫陪同到马连道的安装公司基地的仓库取行李柜,联想到在工地的生活状况,颇多感慨。研究生学习期间,大量创作书法、篆刻及绘画,并大量阅读中国画论及书论,开始在报刊发表文艺评论和随笔等文章,并开始与王朝闻、周汝昌、张岱年、张中行等前辈交往。
1996年1月,父亲患重病到北京医治,无效,4月28日逝世,享年55岁,这对崔自默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打击。是年几乎同时,崔自默完成结婚、研究生论文答辩、毕业找工作等重要事情。1996年7月,入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险出版社,在教材编辑室作编辑,掌握图书编辑和出版规范。此次工作机会,使崔自默实现了由理工科向文科的职业转变,此间曾到成都、汕头、锦州等地出差,编辑出版图书多种,在各种报刊发表大量艺术评论、随笔及书画篆刻作品。是年冬季,作为总特约编辑,开始组织编辑860万字的22卷本《王朝闻集》。是年出版《怎样写好读书笔记》一书,普及学生阅读能力。
1997年7月,崔自默调入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室,后转入文学艺术编辑室、美术摄影编辑室。此间开始全国参加书法和篆刻展,并参加学术活动,因为理工科身份,总觉受到歧视,有考文科博士生之想,并曾到社会科学院及北京大学询问,因没有理论兼实践的合适导师,暂搁。此间,为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之康有为、于右任、郑孝胥、胡小石、谢无量共5卷撰写年表,并为其中郑孝胥卷作论文、胡小石卷作序,该丛书获国家图书及奖提名奖。
1997年出版《章草》一著,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章草的专著,也因此系统掌握关于草书的流派与笔法,也开始作章草书,曾得到周汝昌先生赠诗赞誉。
1998年出版《崔自默篆刻集》,该书由周汝昌先生作序,给予极高评价。诗、书、画、印,作为传统文人的“四绝”,很少有人能全备,崔自默的篆刻,出于秦汉传统,而推陈出新,兼吴昌硕的厚重与齐白石的爽利,冲切结合、碑帖统一,自成一家,号称国内“第二快刀”。
1999年7月,《王朝闻集》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识侯军,后引见国画大师范曾教授,知次年先生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招收第一个博士生,遂决定报考。
2000年为《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之康有为、于右任、郑孝胥、胡小石、谢无量共5卷撰写年表,并为其中郑孝胥卷作论文、胡小石卷作序。该丛书获国家图书及奖提名奖。2000年第1期《中国文艺家》发表崔自默与王朝闻的对话《我们仍然需要美育》,充分表现了崔自默关心当代社会美育的问题。崔自默的美学和艺术研究,在传统大师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理工科学术之长,提出系列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反映在《批评学》、《新美学概论》、《艺术笔记》等论著中。2000年5月4日,母亲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这对崔自默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知生死、轻荣辱、忘得失、少是非,这些都是无奈的人生际遇所给予崔自默的宝贵的人生启迪。
2000年9月,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读艺术史学专业博士学位,是年范曾教授招收一个计划内国家公费生,崔自默以优异成绩考取。三年期间,与导师范曾教授过往甚密,曾编辑出版《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范曾画传》、《范曾临八大山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等书。2002年6月到南京参加“首届文化产业论坛”,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出美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2003年4月,完成博士论文《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是年“非典”,答辩推迟,次年4月授予博士学位。2003年第2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头题发表崔自默《八大的“大”》一文,文中指出传统对八大山人的误读,以及当代学术和文人酸腐与偏狭的一面,并倡导艺术应该走向和谐、大美。同年第4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上,崔自默又发表《浅论文艺评论中的“同情心”》一文,倡导文艺批评的科学性以及客观性,这也是他艺术与科学对比研究方法的一个反映。
2003年9月,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8月任《中华文化画报》副主编,主编为王文章院长。由双月刊小开本改月刊大开本,亲自参与写稿、编辑、摄影、设计、发行,倍其辛苦;并曾与梁晓声先生组织“文化产业进程研讨会”、与中国京剧院三团张建国组织“京剧走向校园研讨会”。是年,崔自默作为作家与著名油画家王沂东合作,出版《对影丛书:崔自默王沂东卷》。2004年4月,崔自默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一行到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考察卢浮宫、莫奈美术馆以及巴比松等地,并拜访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家。
2004年10月,调文化艺术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利用一切时间大量写作。并与“中国动漫网”合作创办“自默文化网”。3月,《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得广泛欢迎,不久即第二次印刷。2005年5月,与著名学者书画家刘墨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华宝斋书院举办“逸笔余兴”书画展,并出画册,由文怀沙先生撰写前言,获得广泛好评。2005年第2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中,崔自默发表《“意思”说》,继前贤神韵说、性灵说、童心说、兴趣说以及近代王国维“境界说”之谱系,提出自己的评论学说。
2005年,倾一年的时间完成50万字的《乙酉日记》,记录整整一年的每时每刻行踪与感想,这是一件类似行为艺术的难以完成的细致工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水滴石穿,崔自默锻炼和培养出更加缜密的思维习惯和学术方法。是年,晚上创作到深夜凌晨,完成数以千计的绘画创作及大批书法作品,包括达摩系列、佛像系列、荷花系列、山水系列等。
在2005年第11期《艺术评论》中,崔自默发表《只缘不在那山中——读〈红学界反诘刘心武〉话题随笔》,指出学术讨论的基本方法,应该是概念问题,受到周汝昌先生的激赏,云“此等文笔在当代学人中不作第二人观”。在《艺术评论》2006年第5期中,崔自默发表《毋溺于旧学——有感于眼前的“国学热”》一文,对国学热提出质疑,指出应该发扬有用的文化,为当代社会和学术服务。2006年7月在北京四分之三画廊举办“荷·和——崔自默艺术展”,文怀沙、梁晓声、周明、陈丹等友好数百名出席。2006年7月,《余心有寄——崔自默书文心雕龙句》出版。
2006年8月17日在大钟寺国际美术馆举办“走近大众——崔自默博士艺术讲座暨作品展”,指出艺术的大众性本质,阐明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要注意文化的贫富差距,文怀沙、梁晓声、周明、李嘉存、陈丹、张金玲、梁大超以及蒙代尔国际企业家纪世瀛校长、苗英伟等数百名艺术家及企业家参加。10月5日举办以“艺术收藏和快乐收藏”举办第二次讲座,指出收藏心态的重要性。10月7日与刘墨博士和外国油画家墨客在坦博默艺空间举办“三人行画展”。
2006年11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任专职创作员,走上专业画家之路,开始大量的绘画创作与探索。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