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下那么多蛋干吗?
——批注吴冠中“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论
文/崔自默
一、小引
去年吴冠中“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相关机构纷纷反击。我曾经写过《学习吴冠中》,大概是说他的艺术市场不错、在当了大师之后,不自我满足、自我作古,而是敢于直言,对刺激美术界的进步是有益处的。
吴冠中先生的很多“直言”,其实,也大多是一些正常话题,只是出于他吴大师之口,效果与常人有所区别罢了;之所以区别开来,媒体的炒作功能贡献卓著,或者说,是媒体把吴冠中先生的正常话放大为“奇谈怪论”。
因为吴先生早已功成名就,稳坐家中便有主动上门者。当然,这仍与他积极入世的态度有关,大师还是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任的。有关媒体,当然也乐于追踪这些有卖点的大师,老先生当中能“老夫聊发少年狂”、口无遮拦的,毕竟是少数。
记者既然来了,既然话题谈开了,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也没意思,于是不妨偏激些,道出一些在公开场合集体会议上不便发的言;至于记者,也不只是单纯的被动的记录,而是主动地出击,触发他的兴奋点,引导他一步步亢奋,使词句的温度升级,话语偏激起来。
文章刊登出来之后,既然是关于大师的、既然是话题有所力度,自然躲不开有关媒体的转载评述,自然逃不过很多好事者的“法眼”,帮忙帮闲,转战南北,又成了一个新热点。包括吴先生在内,很多“热点”的产生,是当事者、媒体与社会第三者集体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沉默了几个月之后,近日吴冠中先生在家中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他“痛陈中国美术现状”,还说“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因为不是亲耳听其词,不是亲眼观其情,所以在此,只能展转揣摩其言下之意,大致批注而已。
说是“批注”,其实还是讨论一些问题背后的问题,不全是主观直白,努力作客观之语,对吴先生涉及的意见,无所谓赞同与不赞同。
二、几段批注
1.
[吴冠中言论]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其实就是一个体制问题,我说的是真话。
[崔批]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这个问题在学校、在学术界是不争的事实,地球人都知道。尤其年轻教师、学人,刚工作不久、还需要饭碗,评职称是个坎儿,只要有心求上进,就不得不“就范”。整天是填表格、报计划、写论文、写书,托关系花钱买版面找所谓的“核心期刊”发表,找出版社出版,这需要有耐心,没有耐心就没进步的机会。至于单位领导,也不是不相信群众,是没别的办法,大概据说是体系管理的必需。教师和学人虽然也不是被盯着下蛋的鸡,但人都是懒惰的,不规范不竞争不鞭策,如何监督教育质量、如何保障科研队伍的活力与进步?这些框框也许不科学,但不拿这些框框拘束,就得拿另外的标准卡,反正不能让人太容易,否则没有一点难度,不久都成了优秀工作者、都评上了正教授,大家也就没意思了。
吴先生老了,无所谓了,不用评职称了,客大欺店了,有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资格,所以可以说一些别人想说却不便说、不敢说、说了也不被当回事的话,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好!
“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一片丹心、一派公心,这也是我提出要学习吴冠中先生的理由。
2.
[吴冠中言论]艺术学院文化课要求太低,决定了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艺术家。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这是我的心里话。大学应该把好苗子招进来,再因材施教。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
[崔批] 在世界上,工匠必然是大多数,真正的纯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少数。艺术所以高贵,正在于此。艺术学院注重的是艺术本身的水平,没错,实际上,搞艺术的学生因为艺术专业花不少时间,又对文化课没太大兴趣,所以,两全其美的人才的确难得。当然,文化跟上了也未必能出好人才,“好苗子”未必能真成材料,大器晚成者有的是。
要出大师级的人才,艺术之外,学术必须跟上,而且,这种跟上必须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吴先生这话很形象,暗合兴趣成就天才的规律。
现在的画家很多文化素质低,“情怀和境界上不来”,是事实,他们只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好时代,还有饭吃。“学美术等于殉道”,这是吴先生的切身感悟,同时也道出了所有真正的艺术大师的成功经验。没有“殉道”的思想准备,就不能艺术与生活统一、人艺合一,境界永远上不去,精神也崇高不起来。
3.
[吴冠中言论]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就是为考个大学,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但将来学生毕业,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崔批] 教育能不能产业化?教育本身是不是产业?这些问题,都可以思考、讨论。
大学扩招,是社会需要,因为有更多的人要报考,想学艺术的学生增加,也不是坏事。学生为考个大学,没错。“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在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错还可以再继续探讨。除非是社会福利保障,否则学校赔钱肯定难以为继,是要关门的。学生不交钱上学,似乎也不好,因为白来的知识不是知识,没有付出,就不会觉得知识的珍贵,也学不会。
“将来学生毕业,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很担心这个问题。”吴先生这是杞人忧天。假如这些人不考艺术,而是去考计算机,计算机一行择业就更竞争惨烈,他们的出路你怎么不考虑?搞艺术的只考虑自己一行的饭碗问题,是自私、狭隘。社会上只有少量艺术家,艺术也未必繁荣,画也未必好卖。艺术家多了,“大师”满街走,竞争激烈,文化可能随之繁荣。此间问题复杂,涉及到整个文化与经济的分布问题。
自然选择、自然分布,是基本法则,适合自然科学,也适合人文学科。艺术家,是不是一个职业?当然是,那么,生存竞争也是必然存在的;艺术热来了,考艺术的学生多,等发现艺术饭碗不好端时,热劲自然就过去了,考生自然会分流到其他渠道。退一万步讲,博士文凭全中国人民人手发上一本,皆大欢喜,又能咋的?还不是得自由选择,各吃各饭?
4.
[吴冠中言论] 这种教学方式大学应该吸收进来,就是自由教学,师生之间直接交流,这种教育比课堂教学好。咖啡馆也是一个学校,虽然它不发文凭和学位。全世界很多美术家都没有学位、文凭这些头衔,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对艺术院校的考核,没有人才,不出作品,再搞什么制度都没用。我对现在的美术教育很悲观。
[崔批] 吴先生看来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往往幼稚。“自由教学”?学生就比你想象得要自由得多,根本不来上课,去谈恋爱去了;学不教,谁之错?靠自觉,那是共产主义的浪漫情景。
考虑问题,可以理想一点,以便减轻痛苦,但必须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返朴归真,大师可以,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境界到了的人才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尚且为稻粮谋的人就不行。发达国家,物质文明充裕,人际关系简单,闲着没事,艺术作为消遣、享受时,“咖啡馆也是一个学校”。在我们眼前,花钱学所谓的知识却不发文凭的学校,行么?有人去上才怪呢。
学位,比不上作品,这是常识,无需多论,但还必须实事求是——社会地位对艺术家作品价值的影响,是巨大的。吴先生假如不是大学教授,美术家协会也有头衔,还有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的名号,只靠自己的作品说话,戏也不大。
靠历史来自然选择艺术家,全晚了;等时间来自觉发现知音,全完了。
“对艺术院校的考核,没有人才,不出作品,再搞什么制度都没用”,这句话乍听起来简单、明了,其实风马牛、毫无道理。“考核”是必须的,是监督机制,保障正常运行。“没有人才”,跟学校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人才是自学的,无师自通、自我培养,是在自然竞争中冒出来的。说“不出作品”,但什么叫“作品”?谁说了算?吴先生的作品是作品,别人的就不算作品?
不靠枯燥的“八股文”来评职称,却靠作品说话,靠的住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最后,还不是得请所谓专家们来主观判断,还不是要官本位来拍板?执事人掌权者在位置上只要还没过足瘾、不主动让开,后来者哪有出头之日?由个人意愿任性发展,不是规范。没有规则的游戏,不是游戏。任性,不是人性。复杂之事,不能情绪化判断和解决。
对现在的美术教育,不要太悲观,还是要看光明的、积极的一面。仍然依据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如何歌颂、如何揭露,都值得辨证思考,不能片面、偏激,仅仅盯住阴暗面,甚至夸张它、扭曲它,以求引起轰动,吸引眼球,那样不好。
5.
[吴冠中言论]国外协会也有很多,但它们都靠作品生存。美国不养画家,法国只给一些有才华的穷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这种事我见多了。
[崔批] 吴先生说话的确直爽,但还是简单,不全面化。“靠作品生存”,没错,但钱得从社会中来;现在国家拨款,钱还是从社会中来,殊途同归,拆东墙补西墙,是一样的。
“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这话有意思。艺术家的作品,不是鸡下的蛋,两者路数不同。鸡下蛋多了固然有的吃,但太多了市场价格就要低下来;艺术家画的画多了,每家每户挂一张精品,也许艺术一定要贬值。画卖不出去,画家还要继续生产,继续“下蛋”,无疑更糟糕,糟践大批的纸张、森林,浪费社会资源。
“改革开放以前,美协是画家的绝对法官,甚至可以决定画家的命运”,“这个机构变成诈钱的机构了”,吴先生此言一针见血。封个协会的官衔,就是封个“万户侯”,这怪谁呢?存在即合理,市场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的。有买的,就有卖的,人家要画的指名道姓要美协领导的,有什么办法?如果要埋怨,就埋怨大众,包括我们每个人。假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本事就不进美协,有骨气就脱离集体关系,“粪土当年万户侯”,一点点地走下去,也许情景会转变一些。
当然,按下葫芦起来瓢,没有了这个问题,别的问题会出现。国家美协的问题不存在了,社会团体的难题就来了。总之,完美而文明的艺术市场需要塑造过程,大众的整体审美品位需要一个教育过程,慢慢来吧,急也没用。
6.
[吴冠中言论]这些头衔都不要了,画院取消,根据你的作品来颁发大奖,这样画家也好,作家也好,他们的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出好作品。现在的体制,搞作品不如搞人际关系,都走这样的路,作品就没有了。现在,画院偶尔给政府完成某个项目,画一些历史画,画家就忘了艺术是什么,就去打工了,出来的产品往往都是垃圾。真正的采风不是这样的,你悄悄去民间采风,体验风土人情,了解民生疾苦,是很艰苦的。画院应该养作品,画家可以流动。
[崔批] 吴先生建议画院取消,不解决问题。一个人此处下岗,必然彼处重新上岗,只要他还生存。社会资源是有限,在哪里吃饭都一样。农民生产粮食,最有用;艺术家生产艺术品,只要不是出口去换外汇,直接作用不明显,是体内循环,但也确实有刺激精神生活的作用。
国家不组织评奖,民间团体来操作,也许更没谱。所谓“权威性”,不得已而由国家机构承担,个人无能为力。“好作品”,谁说了算?专家是哪些?一个人一个主意,他们还互相打架呢!
国家出钱画一些规定题材作品,有“打工”性质,但不可耻。为国家做贡献,是每一个爱国公民应该做的,艺术家也不例外。艺术家再超脱,也不能摆脱社会责任。艺术行为,有很多做法,不必强加分辨好坏。一大帮人拉点赞助,集体去采风,红红火火,风风光光,是一种方式;个人独行,艰苦体验,也是一种。时势造英雄,时代移人。社会条件好了,不一定要刻意地去吃苦,吃苦也未必能出好作品;反之条件糟糕时,不想吃苦也没办法。
画院掏钱养画家,是提供就业机会,照顾活人,是好事。假如像吴先生所建议的,花钱买作品,“以奖代养”,“养作品”,却是注意死物件;也许等惊世之作出炉之前,画家早就痛苦到揭不开锅了。再说了,国家仓库堆放那么多死物件又有何用?艺术品的价值,是变化的、活的,是被主观赋予的,是在流动中产生与存在的,哪里有一定有价值的道理?!
7.
[吴冠中言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就是现实主义一枝独放。文学、诗歌到美术都是现实主义,所以,像林风眠和我都被长期冷落。现实主义起了很坏的作用,在几十年里,美术界把现实主义提得很高,根本不允许百花齐放。我认为照相发明之后,现实主义必定要消失,看了摄影像画一样,我鼓掌,现实主义该垮台了,该百花齐放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争论和派别斗争,背后真正的焦点是人事派别之争,艺术之争是表面的,人全是站在自己的饭碗上讲话。创新是斗争,不能和谐。
[崔批] 矛盾,本身不存在,总是被一些人主观制造出来,让它有它才有。
现实主义之“一枝独放”,是因为它现实。文学、诗歌、美术,是现实主义,其他的比如音乐、舞蹈、戏剧、建筑、摄影,也是现实主义;虽然在创作理念上可以被认为是超越现实主义的,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上,只要与社会群体发生接触,进入市场,就一定现实主义起来。总之,几乎所有艺术都是现实主义的,被认为不现实的东西,虽然不见得荒唐、幼稚,但一定因为不合时宜不被需要而被冷落甚至淘汰。
现实虽然不见得符合理想,但不现实的东西,所谓精神的超脱,一定存在另类问题。艺术是精神产物,很虚,可以被赋予诸如阶级性、政治性、人性等内涵,至于有没有的判断,还要回到现实主义。很多问题,是被认为有问题,所以才成为问题。现实主义的影响,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不能一言以蔽之;好坏一定同时存在,认为它坏它才坏。当初只讲现实主义,与今天认为现实主义有坏处,效果是等价的。
吴先生认为在几十年里美术界把现实主义提得很高,“根本不允许百花齐放”,有见地,但不辨证。很多东西可以画,很多画家在画,画的风格都不一样,就就叫百花齐放,难道允许为所欲为才叫“百花齐放”?所有的概念都是相对的,“百花齐放”也是相对的。
与吴先生认为的“现实主义必定要消失”正好相反,我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才能永恒。认为摄影可以像绘画,没错误,杂交品种,不纯,也好;说不清楚,就是现实主义,一刀切,只执着于自己的念头,认定不是好就是坏,才不符合现实主义。
我们在反对现实主义的同时,使用的恰恰是现实主义的方法。看吴先生的话:“新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争论和派别斗争,背后真正的焦点是人事派别之争,艺术之争是表面的,人全是站在自己的饭碗上讲话。”——“人全是站在自己的饭碗上讲话”,难道不包括我们自己么?观察问题用别人的眼睛、考虑问题用别人的脑子,不现实。
鲁迅讲过“政治与艺术是矛盾的”,很正常;只要是两个概念、物件,就有对立因素,也一定有统一性、普遍联系性。吴先生说“创新是斗争,不能和谐”,不能说他错,但绝对不能说他正确。创新,在继承中出现,不是抛弃、割裂;类似于改革(reform),是重新组合,而不是革命(revolution),彻底摧毁。创新,应该事先把和谐考虑在内;既创新,又和谐,才是本事,难能才可贵。中庸之为道其伟大、高明,正在于此。非此即彼,是脑袋简单的表现。“凭良心讲话,但还是有限,不能敞开了讲”,吴先生这么做是对的,想说什么就真说出来了,大概只有圣人才那样。圣人你见过么?
8.
[吴冠中言论] 价格是个心电图,不准确。我相信历史是公正的,过一段时间很多东西将被淘汰,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市场是炒出来的,很多收藏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买家一起炒,有的还联合画家、媒体一起炒。我的这个价格跟我关系不大,因为那些收益归他们,不属于我。
[崔批] 对艺术市场价格的判断,吴冠中先生还是真诚的,致敬。
市场价格虽然有人为的因素,但整体规律遵循市场法则;一旦成为事实,便不再为个人所左右。吴冠中大师说价格跟他关系不大,是从利的角度而言的,不管怎样,他得了名,应该感谢那些惟利是图的商人,是他们成就了他。
我曾在很多地方下过这样的结论,是有目的的一群收藏家们,成就了艺术市场,改变着艺术史。艺术家得便宜卖乖,不好。
9.
[吴冠中言论] 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要落后。我们以为非洲艺术很落后,后来我到非洲一看,他们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反而比我们现代很多。我们的人为障碍使我们落后了。技术是基础,境界最重要,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实。
[崔批]吴先生认为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要落后,既有恨铁不成钢的热情,也有一叶障目的愚识。
非洲艺术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那是他们的事,高级不高级暂且放在一边,难道我们也要这样做不成?理由何在?难道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就可以高级、不吸收就要落后?我们古代的神秘的三星堆铜雕,吸收外国的什么现代了?难道你能否认它“现代”?
“我们的人为障碍使我们落后了”,这句话倒有辨证性。我曾经不只一次地表述过: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没错,但如果对今天社会没有用,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存没有帮助,读了不少书却互相猜忌、嫉恨、怨怒,甚至成为享受快乐生活的重重阻碍,那才是最大的讽刺。复杂的文化,不是文明的象征。吴先生所谓的“人为障碍”,大抵也有这样的考虑。
吴先生说“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实”,定义很独特,是经验之语。不过还应该看到,更多的存在都只是过程、假象,实质与真理或许只在心上。
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在的东西;它既是境界的所在,也是复杂的所在。如果说艺术就是真性情,那么,让我们一起呼唤有真性情的艺术,让它为生活服务,全心全意。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