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热乎劲儿都过去了,现在再来谈它,似乎脑子慢半拍。权当“后天下之乐而乐”,无所谓。
不朽的东西,无所谓早谈还是晚谈,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事实,可以跨越时空的存在。当然,我是在指有意味的有见地的评论,而不是指一部电影《色·戒》。
电影《色·戒》是在讲人性,不是在讲政治,这谁都明白。
有人说,要正确解读《色,戒》,就要忘掉政治性,否则就破坏了艺术性;我的意见刚好相反:假如离开特定的政治背景,《色·戒》就啥也不是。
是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么?是旷达超脱的人生感悟么?是挥洒自如的历史真知么?《色·戒》都不是,它也没义务去承担这些。
《色·戒》只是借助当时的政治背景,演绎出的一场另类的男女故事。倘若没有当时的社会情景作线索,它无由产生,独特何在?倘若抽掉它的政治色彩,它就是一团扯不明白的乱线,另类何在?
影片床头戏的张扬或遮掩,不是政治立场问题,反而是张爱玲们的表达苍白或者导演李安们的表现乏力。长期的完全的心理压力,化作瞬间的彻底的生理发泄,这合理,不见得是变态。只是假如没有两截儿莫名其妙的床头戏,该影片还能经过视觉打动人继而触动人思么?也许不会。谁也不能否认床头戏的视觉魅力与艺术价值,舍此大概谁也一时想不出什么高明的手法。
剪掉男女心理活动与床头戏的《色·戒》,一定迅速落入普通故事片的俗套;而加进性心理及性行为描写的《色·戒》,则立即堕入另一个俗套。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终归站立于政治这一背景、基础、舞台。
撤掉舞台,一切戏都没法上演。
妙啊,妙……何妙之有?
人性加政治,才使电影《色·戒》毅然决然。
人性没有对错,可惜政治有对错,所以类似的故事可以继续演下去。
角色的身份特征,就是政治背景。既要服从政治任务,又要服从人性心理,才使得男女主角陷入“革命性”的矛盾,才有了所谓的戏剧性、艺术性,才有了观众的唏嘘感叹与说长道短。
他们是政治的牺牲品?他们是人性的牺牲品?回答起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就什么都是,说不清楚。
归根到底,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时代政治背景下的社会,在巨大而动荡的政治社会染缸里,牺牲是难免的,谁也不能超脱,谁也当不起另类。
好看就得了,有点意思就得了,何况还不能否认影片《色·戒》的启发意义。
不能指望任何东西两全其美、面面俱到。不两全其美,一定深刻;面面俱到,一定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