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来就是光头的恐怕少。光头也不是和尚的专利,至于把和尚叫“秃驴”,当然不好,但也不能绝对简单地看作是对和尚的大不敬。八大山人就戏称自己为“驴”,内中有禅宗的典故和根据,大概还有自嘲的成分。驴子笨么?没办法。我写过一篇《驴子精神》,解释驴子要吃豆子和蒙眼罩的原由。
头发质量不好,稀疏如不毛之地,吃药抹水不顶用了,身理心理原因都有,干脆就剃光头。这成功的先例不少,很多影视明星都这样,还倒添了彩,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容易脸熟,观众也认可。
明星可以光头照耀着到处溜达,不妨碍形象,至于机关干部,却不方便,在前面一晃,有失庄重,即便很庄重,也容易被认为不庄重。所以,很多干部人都秃顶了,还使劲打理着、梳理着,把硕果仅存的一绺头发,留得挺长,有秩序地铺设在头顶上。据说医院还可以植头发,一根六块钱,种植一千根也没多大一片,成活率也不百分被。于是有的干脆带假发,捂汗在所难免,但也坚持着不理光头,要不在公众场合一露面,脑袋放光,耽误正事。
城市里大多人操心太过,少年白头,只能染发,但染料里面有毒素,有碍健康,也没办法,因为不能理光头。
一发狠心,管他娘的,就理光头了,先自己舒服着,又能咋的?对于很多人,却仍然没有这样的勇气。大概在传统的观念里,“长短不齐”,与披长发一样,光头的不是什么好人,不信可去做一民意调查。
尼采说过,“奇装异服更容易被当作是艺术家”,我信这话,但我理光头,不是为了增加艺术家的特征,也不是为了显示我亲近佛学佛教,只是为了日常方便,多快好省。
“我想理光头”,大概有很多人在心里这么喊,但实际上却没有做。想光头而不能光头,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理光头不是小事,需要勇气,那不啻是对传统观念的宣战,以及打破自我束缚获取自由的考验。理光头之前,要有心理准备,来正视周围人可能投来的异样的目光。
其实理光头的好处实在太多,省事和爽快不说,假如全民推广“光头文化”,统计起来,不知要为国民经济节约多少额外开支。眼下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光头文化”就意义非凡。尤其可以在大学校园鼓吹和弘扬“光头文化”,开展“光头文化专题演讲大赛”以及“光头文化专题辩论大赛”,因为大学生们喜欢张扬个性,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容易心齐。
大家一起理光头,可以成为一时风气,如此,可以把节省下来的买洗发水的钱,做公益事业,比如“保护母亲河”。集体理光头,洗澡一定省水,会为国家节约巨大的水资源,同时因为不使用洗发水,免除了巨大的化学污染物。
“光头文化”与环保主义精神共明。
“光头文化”之说也许会遭到日化公司的联合抵制,因为那样一来将会使他们的利润大跌,那么可以来谈判便是,我们有了钱便可以来举办“美发造型设计大赛”。其实这些公司也不用着急,只要提高价格就成;不用担心,一定有坚持着不理光头的,那么结果是:少生产,不少挣钱,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