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
文/崔自默
首先声明,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做好事,多做好事。
当然,做好事需要物质条件;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也白想。乐善好施,可以区分而为。善事有大小,做不了大的就做小的,不见得一定资助多少,所谓“莫以善小而不为”,就是只要有善心的出发点就行,比如见人有礼貌,说句好听话,鼓励人,都是善事;相比于恶语伤人、祸从口出之类的例子,便知道这“小”的意义。大,往往从小开始;而大与小的区别,除了客观的区分,就主要的发生在心上。“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又有“各得其所之妙”,这才是最美的境界。做好事,最好没有事先用心才好,就是不经意不刻意的,要出自真纯的本性。
人的本性,包括很多方面,也很细腻。比如,乐于助人而不愿意被人帮助,是自尊心也是自私的表现之一。帮助了人,做了好事,当然乐于去宣扬,目的是引起人的尊敬和钦佩;反之,被人帮助了,就不愿意提起来,免得别人认为自己无能。
自己的成功,都是自己独立努力的结果,这当然好。不过,人总要经历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所以要有感激之心,感激那些或多或少帮助过自己的人,哪怕只是某天某地给你指了一下路的人。可怕的是你自己意识不到别人对你的施舍,譬如你用钱买面包吃,面包不是你制造的,你的钱不能吃,人家卖给你就不错了。没有感激之心,却总想着别人来回报自己,哪怕是丁点的好处都放不下,就累了。不想着获得回报,甚至连自己做了善事都忘记了,才是大善根器。
有一句话叫“升恩斗仇”,有其深层的哲理在。你施舍给人一升,他感激你;当你继续施舍,到了相当的数量,他反而成仇人了。饭,要施舍给饥饿的人,但要注意分寸,给一升是恩人,给一斗却成了仇人;因为,人不知足,会觉得获取施舍是最容易的,希望不劳而获而得到更多。一旦你反感了、生厌了、发了脾气,也就成仇了,以前的所有恩情一笔勾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有复杂的内因。
受了你的恩,如果他是君子,又无力偿还,又不希望继续获得恩赐而感受精神压力,就会远离而去,销声匿迹,就如同忘恩负义;同时因为他有虚荣心,便不会到处张扬说他的发展是你帮助的,而会说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除非你把做的好事挂在嘴边,那么只好“好事不出门”。如果你遇到的是小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你会在背后说他无情无意,就反过来“先下手为强”,编造故事说你如何如何对不起他,便可恶之极。
另一方面,假如你做了一件自己都莫名其妙的事,不管其真实的原因怎样,也便成了“坏事”,一旦一个人知道,茶余饭后,以作谈资,告诉他最亲近的人,就有更多的人由着好奇心跟过来添油加醋,节外生枝,很快传千里,也就不得已,出了名。
文怀沙先生赠书崔自默并附跋语
[附]文怀沙翁赠我《屈骚流韵》四种,在其一扉页上题云:“余五十年前治《骚》旧著四种,岂期兹又以简体字本谬传。自来善未必扬,恶则不可隐也。不卜自默以为然否?留存小册博粲可也。丙戌冬燕叟文怀沙题记。”
——“自来善未必扬,恶则不可隐也”,此句颇智慧、辨证,不仅仅是文翁的谦虚之言,更道出人间一种特殊的现象。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