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通信选之<<答王化>> (1)
崔自默
王化文席:
收到你的来函我很高兴。我们虽然不经常见面,但总是息息相通。你的这封信的思想思路,与我心“戚戚焉”。
温总理的讲话,那么中肯、通透而有高度。仔细理解起来,的确有很多内涵,从学术上来注解,也能写出很长的文章来。
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不知者以为空言,智慧者方能领悟个中真谛。“文字般若”,不容忽视。人人心中有,却是笔下无。话说完了,有时便化作耳边风,假如假以文字而流传,记录彼时的瞬间,就有了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无不是这样靠文字的具体记录而展现的。
我们那天的聊天虽然短暂,却是触及了一个当代的重大问题。当代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经济的问题,根源不在经济,而在思想。
包括我们,整个世界人类总想着进步再进步、发展再发展,然而,“何日是归年”呢?目的地又在哪里呢?朝着一个没有目标的方向前进,即便再快,南辕北辙,最后只能失望、失败。
进步与发展,首先需要方向性,这是第一义;其次,还要看到进步与发展的相对性,快与慢、大与小,都有其量级之别。倘若人类的欲壑难填,那么再快的进步再大的发展也无济于事。
更可悲的是,在进步与发展还没有实现现有的欲望标准,就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后遗症。对地球资源的毁灭性使用,后果已然显现。饮鸩止渴,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寓言,而是预言、谶语。
资源不可再生,思想却能立即更新。
汽车既然没有方向盘了,再只知道踩油门,不知道刹车,可怕无比。
到了一个应该刹车的当口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是上苍赏赐给人类的一次次警钟和机遇,可惜能醒悟之人总是少数。那些掌管上流阀门的大老们、那些消费型的经济学家们,应该学点哲学才是,不要在继续为所谓的发展数字所迷惑了。迷惑他们自己尚还可以,用以变本加厉、恶性循环地压迫于普通民众、麻痹其盲目意识,简直是莫名其妙。民众的悲哀,在于尚且不知何为金融、何为经济、何为危机?
钱怎么会“缩水”呢?那是因为大家对经济发展的不信任,是人心集体的不稳定,是交易行为整体的失序,是欲望不得满足之后的陡然失落。
无序了、堵塞了、失落了,就停下来,协调、调整、休整、休闲,不也是好事么?人类忙碌了几千年,尤其到了近现代,何曾休闲过?为了争夺资源而打仗,政治为资源服务,不得已而惟利是图。
至于中国商品的“出口换外汇”,那是初级阶段的难以避免的过程。外汇是印钞机的产物,它不能吃也不能穿。我们现在可以“自给自足”了,自己生产商品给自己的人民吃穿,丰衣足食,太好了。当然,“拉动内需”也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免,未雨绸缪,不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亡羊补牢、曲突徙薪,中国传统文化中哪怕一个简单的成语,都可能作为一济良药,来治疗今天的经济病、金融病。封建传统并不都是恐惧的枷锁,“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就是很有效的生存方式。当然,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自给自足”需要注入新元素,来适应新时代;但无论如何,“自助多福”这一古训都永远是生活的黄金法则。
自助——就是自觉、发心、明理、实践,就是知足、知止、少欲、平和,这些都是自助的简便方法。讲究自由与民主的现代民众,应该拥有自己的文化主见,尤其是对经济、市场与消费、生活的独到理解。活出自己,这才算是文明人!否则人云亦云、一味跟风,妒恼怨恨,疲惫不堪,前面人都掉进了陷阱,后面的人还在拼命地往前拥挤呢!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易》里这句话显示了人的主观意志与强烈愿望,当然,那也是以尊重客观条件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使人的头脑首先科学起来,否则讲究以人为本也就徒托空谈。怎么才算是科学呢?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话扯远了。回到你列举的几个题目上。
我觉得使用《钻石之门——我们没有金融危机》这个书名较好。“我们”,指地球人。“钻石之门”,是人类集中体现出的物欲之门,它把简单的周围物象不断衍生叠加,变化出复杂莫明的扇扇华彩之“门”,然而,哪一扇门都不是你所能进入的,因为都是虚幻!你只有扪心自问,“我是谁”?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内心才会豁然开朗,眼前的“窄门”才会砉然中开。天堂与地狱之门,分别就在瞬间的一念之差。
你列出的“有用的文化”、“三字经与三部经”、“缓慢的生活”,都可以作为《钻石之门——我们没有金融危机》一书中的章节内容。通篇可用对话体的形式展开,夹叙夹议,加上一些我的画片作插图,丰富视觉感。还可以辑入我以前写的比如“我的学术观”、“限制信息流量”、“限制文字出版量”、“无知权”等,增强阅读感。总之,这是一部似乎与时代经济论调相悖论的东西,但确实是高潮后的冷静的思考,是格外的声响。
意义和价值,有时不是当时就能立竿见影地显现的,它往往需要与时代拉大距离。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期望一石千浪,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即便钻石也会被成堆的垃圾所掩埋,而有心刻苦寻找钻石之人,又每每为生活所迫而慌不择路、茫茫无所终日。当然,我们更不可“螳臂当车”,那类的寓言故事不是我们“有用的文化”要去选择的事情。
成功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只要想了做了,就是成功。心安理得,水到渠成。
崔自默2009-1-21 12:00
[附录]王化来函
师父您好:
那天您走后,我和贺栋又有商量。我们希望用最快的速度(3月份)出一本您写的《中国没有金融危机》。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相信,好事就会有好的效果,因为,这适应国情,是大家都希望看见的书。
这几天一直都在网上看您的博客,看和金融危机有关系的消息,重温《孝经》《心经》《道德经》等经论,很有信心写好这本书。
温总理在16日接见冯骥才等人时谈到:“文以载道,文化更具有持久性,文化的力量已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缓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将真诚、公平、正义等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心田,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温总理还强调:“金融危机给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信心的增强是文化的底蕴和科学的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易》说‘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信条,也是中国人于危机之际不畏惧、不退缩的力量源泉。有这种精神,我们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念,我们会永不言败,坚韧前行。”
我根据您的博客,选了几个书名,请指正,是否可以?
1.《有用的文化》――中国没有金融危机
用你一直宣扬的“有用的文化”,来告诉大家如何正视和藐视金融危机,可以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解释在金融危机中,有用的文化如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钻石之门》――中国没有金融危机
“这是你必须走进去的门,因为它是钻石之门。”用这组画,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考,以及目前老百姓的心态与生存状态,来解释中国的老百姓没有金融危机。书的形式,有点像是房龙的《艺术的故事》、《宽容的故事》等等。
3.《三字经与三部经》――中国没有金融危机
用您的《崔氏三字经》“诚”、“虚”、“净”,来对应《孝经》、《道德经》、《心经》,来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足以抵御金融危机,以此验证温总理所说的话:“金融危机给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用这本书更深一步地验证“文化让中国人心安”。进一步的验证李光耀说的一句话:“中国人让世界安心”。
4.《缓慢的生活》――中国没有金融危机
因为金融危机,老百姓不得不慢下来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以艺术化的审美心态,艺术化的生存方式,重新思考中国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命的内涵,书中可以用《借茶放心》这样小品文来告诉世人,有点像是林语堂的美文集。
您看是否可以,给您发的同时,也给贺栋发了一份。希望听您的意见。
王化2009-1-21 0:19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