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戊子遣兴 > 正文 站内搜索: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五)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8日 10:36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5968次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五)
 
崔自默

 

建奇:

你的思维很快,可以不断提出新话题。我们可以“形散而神不散”地来谈环境和绿色,它们也都是文化现象,也直接出于一“心”。

刘彦和《文心雕龙》之知音篇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这是对人生和艺术知音难得的感叹,是普遍规律。假如容易得到类似高山流水的知音,那也就没有那个千古传诵的佳话了。《法华经》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就是看到了主体客体的“合作性”,知音是彼此共同产生的作用,缺一不可。当代不是没有大师和思想家,而是缺乏认定大师和思想家的人。

对于弘一大师而言,肯定已是“久经沧海难为水”了,世事洞明了,应该也早已看破了,也可以随时放下了,但是,他能否随缘、自在,则还存在问题。只要是还是活人,只要还在红尘市井当中行走,虽然可以采取大隐、中隐、小隐的生活方式,可是只要他还在世俗的环境之中存在,在杂色的染缸里浸泡,他想完全超脱就往往是一相情愿。虽然他可以无欲而刚、知足知止,一片心境清凉,但是,他的烦恼虽然不再来源于自己,却还会发自于对周围群体的关心关注,也就是所谓的慈悲心、悲悯心、爱惜情。小乘佛法可以自己念经、得自在,但大乘佛教讲究般若波罗密,要普度众生,出苦海同登涅盘岸。

要想度人,谈何容易?从个体的主观的角度而言,自己尚且没有能力自觉、自度,何敢奢望教化人、度人?这一点,儒家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与释家一致的,也是一个必然经过的程序。开始设想自度之时,有所自私,在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之后,开始愿意度人,走向无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再从集体的客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群体良莠不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难以和谐,又怎能轻易统统超而度之?何况人的思想是变化的,人心莫测,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刚强难调,旋出旋入”,一时清楚一时糊涂。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使人养成一个好习惯,顺势坚持下去,就是相对完美的一生;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在讲究知足常乐的同时,倡导勤行精进、善根广植、饶益有情。

你夸我勤奋和敬业,我愿意听,也是对我的鼓舞和监督吧。我们只能勤奋,因为别无依赖,也只有勤奋耕耘之后的收获之时,心安而理得。“要想人前显能,必须背后用功”,孔子说“狂者进取”,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荣誉之心,使自己鞭策自己,活该,没有办法。此外,还有性格上的必然性,知之、好之而乐之,喜欢上艺术,就难以自拔,加之理论与实践互相促发,多学科知识相互关联,衍生开来,像原子弹的反应堆,欲罢不能。人在登高之后,可以欣赏到远近因素的多维的关联性,觉察出事物的复杂与混沌,以及事物发展的难以预料性。

至于“敬业”二字,开始时的刻苦学习或许不觉得什么快乐,渐渐成为嗜好,就乐此不疲了,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教育应该寓教于乐,激发求知欲和主动性,才是成功的。安居乐业之后,把艺术和生活融合为一,把职业和专业结合为一,难分难解了,就相对成功了。此外,按照宋儒的说法,天下学问,除了一个“敬”字,再无学问。“敬”,就是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能敬、诚,才能坚持、一以贯之,才可能因此到最后而有所会心、体悟,得到真正的大善知识。我写了个《崔氏三字经》:“诚、虚、净:儒家尚诚心,道家尚虚心,佛家尚净心,吾国文化贵乎教育并实行此三心也。”这三心,还是一心,三位一体,诸学合一。

你提到的明代紫砂大师时大彬,他把不满意的作品都毁了,是值得欣赏的做法。“物以稀为贵”。传世的精品少了,价格才更贵。其他艺术作品也一样,比如绘画大师齐白石有一方印章“废画三千”,就很能说明问题。把废画都扔了,留下的便是精品,这样既免得拿出废品去丢人,也免得泛滥流俗。这种慎重的态度,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那么,传世精品假如太少,喜欢者供不应求,怎么办?这个问话是个伪命题。因果有逻辑的先后顺序,现象与本质也不是一回事。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市场价格,是不同环节和范畴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能“鸡肉鸡毛一锅炖”。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已是老生常谈,但人类大都作了耳旁风。人类不知足,自以为灵智、文明,彼此战争、折腾,还转而折腾地球、糟蹋环境,后果可想。可以想象,假如弘一大师今天还在,看到眼前的远近的问题,他会多么烦恼,烦恼之后又会多么冷淡。“眼不见心不烦”。也许,只有地球上少了最闹腾的动物之后,才会整体平静下来。当然,“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还会跳出其他动物主宰地球,开始新的轮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学的这一论断是逻辑的推演;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理想状态,也毕竟只是以理想之。

好了。

崔自默2009-1-5 21:29

 

[附录]李建奇来函

崔博士:

您的《为道日损》一书,我曾经不至一次读过。八大山人是一个时代特殊的结晶,他的艺术和他的追求在他那样的时代,也只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已属超品。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阶级的烙印。李叔同是近代人物里可圈可点的不落俗尘的世外高人,像他那样多情的才子,能皈依佛门,“看似大无情,实是大慈悲”,博士的这句评价实在比别人写本几十万字的《弘一大师》要有意义的多。大师在天上知道过了几十年后,地上终于有了崔博士这样一个知音,一定会很欣慰的。

崔博士我看《民勤宣言》的简便提法,应该总结为:“人心绿化,环境绿化,从民勤开始。民勤不仅是甘肃的民勤,也是中国的民勤,是世界的民勤。”是两层意思,博士意下何如?

读了您回信中“有时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确很累,但还是很感激他们”这段话,我向来是很佩服的博士您的好学与勤奋、敬业,海内皆知,不是我辈同龄人所能望其项背的。

您对狄氏的名言的论述,更是独辟蹊径,可见博士的见识之不凡。

您怎么看明代紫砂名家时大彬,史书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把博士用的“一将功成万骨朽”,可以用在时大彬的艺术世界里,改为“一壶传世万壶碎”。因此,时大彬的传世之作都是最好的,没有较好,享有“千载一时”美誉,您又怎么看时氏的这一艺境?

新年伊始,印尼又发生了7.4级地震,这难道不是环境对人类的无节制的索取的报复?汶川地震的阴霾还在我们的心头萦绕,不幸又一次在亚洲大陆发生,这难道不可以对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所启发,并思考如何依照科学的发展观发展?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可是它却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灾难所威胁,住在地球上的每个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善待环境、善待生命。是吧?

大安!

建奇   2009-1-4 23:31



总共1页  1  
 上一篇: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王化>> (1)
 下一篇: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四)
  相关文章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王化>> (1)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可航>>(2)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可航>>(1)
·崔自默通信选之<<致李斌>>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十)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九)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八)
·崔自默通信选之<<致路航>>
·崔自默通信选之<<致田向东>>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七)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六)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五)
·崔自默通信选之<<答李建奇>>(选四)
·崔自默通信选之<<致许淑云>>
·崔自默通信选之<<致缪哲>>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