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宗其香
文/崔自默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徐悲鸿弟子,一生勤奋,创作颇丰,作品题材多样,生活气息浓厚,中西结合,不拘一格,尤善夜景。
宗其香先生,在中国画创作方面,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启示出很多东西;但我们对他关注不足,尤其是收藏市场方面,这无疑是很令人愧疚的事情。其香先生个人成就一目了然,而观众读者,对他的认识之不足,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他的笔墨色彩虽然明显,但画种多、面貌多可能是不便记忆的原因,而他的澹泊寡欲,以及彼时的无市场,影响到今天的美术史地位和收藏现状。
其香先生无疑是一位卓越的中国画实践大家和教育家,他的夜景和写生,光影幻化,证明了他的创作天才和功力。中西结合的思想,不只发生在画界,也不只发生在近现代,早在明代西学东渐时期甚至以前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就产生着种种不同的念头。贬抑西方也好,过度褒扬自己也好,都是偏见;中西文化和艺术,各有所长,不可替代,而实质上,它们是一样的。中西绘画,更是这样,没有本质的不同。本质的不同,不能是指工具,那是形而下之器,不是形而上之道,不是精神。艺术是精神的产品,不触及精神而谈艺术,只能是打模糊仗。西方不学我们的国画技巧,跟西方不懂得我们的国学和汉字一样,有经济的传统的原因,那主要是他们精神生活不高级的表现;我们对西方的语言和哲学、历史、艺术很了解,是我们精神富足后的成果。在精神生活上,我们东方是是先进于西方的。
中国画如何发展,中西结合的道路到底如何,不是眼前所能回答的,因为它受到参与者的时间和数量、层次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之所以说中西绘画没有本质区别,是基于艺术的高级层面着眼的。艺术在高层面上的追求,在于用心,而不是用工。远古的绘画,是美的童贞阶段,没有更多的什么意识什么主义什么派别等等,只是审美的感动。没有对自然的美的感动,是不会有好的艺术的,只能产生一般商品性质的职业性的东西。
其香先生一派童心,他喜欢放风筝,他尽性而为,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没有兴趣画画。他绘画的快乐,是真实的,自娱而娱人,也触摸到了艺术本质的所在。一来他的画有个人风格符号;二来他的画有创作的难度,凡是提笔的人都能体会到;三来他的画美观。——这三点,足以说明宗其香先生的绘画成就。
值得思考的是,艺术在生活层面的快乐基础上,自觉自省地向上攀升,理论与实践结合,功行俱佳,福慧双修,命理及艺理均参,为一般手眼所不能为,遂成就一个非凡的大师,如何实现这种格外的要求呢?
很多东西说不清楚。
命理与艺理之关系,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