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艺评 > 正文 站内搜索:
胸襟磊落 骨气洞达——再读西丁艺术
http://www.cuizimo.com  2018年8月29日 10:42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5229次

胸襟磊落  骨气洞达

——再读西丁艺术

崔自默

 

针对国画大师西丁的艺术,2006年我写过一篇短文,《成如容易却艰辛——致画家西丁先生》。该文用的是“书信体”,大概是下笔时忽然想起美学大师王朝闻,以及他们共同的朋友,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王朝闻先生美学的最大成就,就是最忠实也最重视自我的心理体验,所以写评论文章经常使用书信体,表达起来轻松自如而充满真实。

说来很巧,我曾与王朝闻和华君武两位先生分别交往过13个年头,算是忘年交“老朋友”了。“西丁”这个名字,我最初是在华君武先生那里听到的,因为他们是同行、知音,都是杰出的漫画家。西丁原名陈懋林,1933年生,原籍四川邛崃,1953年毕业于成都艺专(四川美院前身),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第六、七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八届美展。

后来我惊奇地发现 ,我大学时期亦师亦友的陈丹,他的父亲就是西丁先生。算起来我和陈丹已经是三十多年的交情了,他现在是著名的品牌设计大师。如此看来,陈丹的艺术细胞可谓由来有自,家学渊源,良有以也。

近日陈丹兄持8卷本《西丁艺术》书稿见示(其中水墨4卷、壁画1卷、书法2卷、漫画1卷),嘱我再写篇东西,我欣然领命,算是读后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日报》隔三差五刊登“西丁漫画”,社会百态,谐谑人生,可谓家喻户晓,影响了很多人。至七十年代西京饭店出现了大型壁画《长安瑰宝》,长25米、高2.2米,当时可谓煌煌巨制,作者就是西丁。作家贾平凹在《西京饭店读画》一文中说:“漫画家制作大型壁画,在国内是罕见的。”

漫画造诣之外,对于西丁国画的认识,则令新老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夸张、洗练、传神、隽永,人们开始欣赏到的另一个西丁、另一种西丁风格——西丁水墨。

“没骨画法”,是西丁先生国画人物的特色。粗略了解中国画传统的读者,都可以从领略到这种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

 “没骨”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他记载了徐熙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曾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其实,不用墨线勾描而直接用色绘出形象的技法,即所谓“没骨法”,最初用于山水与人物,这在敦煌壁画中很常见。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即“没骨山水”,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也擅此画法。青绿朱粉各色都适宜染晕,印度绘画的染晕法即是。佛教初以“像教”传入中国,佛像艺术作为方便法门,功不可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已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同时效法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历史汗漫,古迹飘零罕见,直到清代恽南田,直追徐氏父子而出古入新,自成家法。因为没骨花卉技法独到,所以彼时“家家南田,户户正叔”,可见恽南田影响之大。“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图,一变为浓丽习俗,以供时目。然传模既久,将为滥觞,余故亟构宋人淡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气复还本色”,恽南田的高明在于,他的没骨花鸟作品清新冷艳、淡宕超尘,格调气息与宋人淡雅路数相谐无碍,而一般摩习者则多已堕入脂粉华靡与浓丽尘俗之中而不自知。

西丁先生用没骨法画人物,可谓别开生面。当然,他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没骨”不是臃肿糊涂,而是没骨中有骨,无骨中见骨,不仅如此,还要更加澡雪精神,特出风采,秀出韵味。

没骨法花卉舍弃“勾染”,即不用墨线勾勒外部轮廓而后染色,而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出枝叶。这种技法给予花卉表现以丰富形式与自由空间,可以谨严工致,也可以灵活点染,兼工带写、亦写亦工。这种思路与技法,为大写意花鸟的长足进步铺平了道路,后世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抵达巅峰。只是,既然没有了谢赫“六法”里所谓的“骨法用笔”这一正宗理法。“骨法”一词最早似乎用于相学,观察描述人物身份特征,在汉魏时期颇流行。魏晋人物品藻除了“风韵”就是“风骨”。风清骨峻、骨气洞达、骨力遒劲,如此,则脱略形骸,直抵内心神髓、灵魂境界。

没骨的“没”,其意思不是没有,而是淹没、含蓄、隐藏,其奥妙在于将用笔和设色合二为一,一气呵成,虽说没有线条的拘束,却也含糊不得。

西丁先生能处理好笔与墨的关系,换言之,能没而不没,能在无笔中见笔,一定是得益于他早年的漫画创作。漫画创作,本来就需要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变形、提炼、抽象,最后符号化,令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

中国画传统中,山水、花鸟、人物为三大品类,其中人物画应该说相对难一些,当然没骨人物更不简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没骨人物就是一个“为道日损”的过程。传统绘画讲究“有笔有墨”,两全其美才是佳作。这种方式,要求作者挥毫命楮之际,解衣磅礴,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容不得踌躇犹豫,左右逢源,骨肉停匀而经脉条畅,墨与色与水,因笔而化,由画而生。

西丁没骨人物注重“写”,即“有笔”。他无论墨还是色都是笔笔写出的。如此,始能造形准确,把不同面积的墨或色,面与点、线共同构成和局。诚如张彦远《论画六法》所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没有早年人物写生与造形扎实的基本功,很难一挥而就,游刃有余。至于“用墨”,则是西丁先生的特长,他的墨与色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用墨之道即设色之道,不一不异。

西丁绘画的用笔、用墨与骨气、精神,均得益于其书法功夫。西丁书法很有“骨感”,内行很容易领略到个中消息。书法是线条艺术,当然追求“骨”,正如卫夫人《笔阵图》所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论及笔力,岂止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西丁书法极具力度,那线条似乎最初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后来阅览之间,崚嶒之声,音犹在耳。《中国电信》《今日话题》《巨能东方》《银河基金》等书法,均出自西丁先生手笔。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诗句有曰“书贵瘦硬方通神”,用以描述西丁书法可谓妥帖。西丁早年师从石鲁,颇得乃师书法三昧。画面上书法已不全是书法,而成了背景,诉说着另一种滋味与喟叹。单就书法而言,放笔直取,不屑雕琢,转折处继续一往无前,斩钉截铁,绝不允许拐弯抹角。这种骨气与个性,西丁先生真是用到了极致!例如“中”字等,竟然在横竖使转处断开,这种笔法宛如篆刻的刀法,爽利凌空,满纸充盈着金石气。

“骨”的内涵,在西丁先生这里,给予了全新的阐释——那就是绘画除了视觉形式之外,需要文化传承、教育功用与精神价值。总之,没有胸襟寄托、艺术灵性、人文气象的作品,就没有“骨”。

艺术即生活,历史、文化、社会、人生,是一个整体。西丁的国画人物可以反复揣摩,趣味横生。《借火》《遛鸟》《围棋》等等城墙根下芸芸众生,呼之欲出而悲天悯人、豁达开导,这则除了生活洞察力与艺术表现力之外,显露出本心具足的善根与智慧。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艺如其人,真实不虚。

 

【附录】

成如容易却艰辛

——致画家西丁先生

崔自默

 

细赏过了很多先生的画,我想提起笔要写东西,但总先得有个题目,以便有个思路,也有提纲挈领之用。忽然就想到这么一句,“成如容易却艰辛”。

艰辛——坚信——见心——渐新,这似乎也是我一向常使用的文字游戏,但我觉得四个概念中有密切的关联,也有所谓“别趣”,而不是思路“憋屈”,让人读了也索然无味。这当然也是我写文章时常自觉、自励之事,不见得成功。

依先生之手眼,作画,何尝不是在纸上写文章呢?构思立意、章法布局、笔墨造型、设色韵味等等,与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也是一个意思。

作画,依仁游艺,一定是艰辛之事。人物画最难,因为它对视觉的形象把握最需要确切,稍微有所变动则读者感受因之有异。先生的人物画,取径文人画。文人画乃文化之外化,需要修养、底蕴、胸襟、气象、品位。康德认为艺术是游戏,其实如是说者甚多,但是,游戏需要规则,有难度的游戏才好玩。先生的画,是好玩的游戏,故其趣味盎然,诸如《点烟》《泡茶》《削面》《喝酒》,让人有阅读的愉悦,是自娱之上的作品完成的继续。为了达到这种自娱而又娱人的目的,自然需要反复的揣摩、锤炼,一定艰辛,虽然“艺术意欲”即本来意图或许不是为了艰辛。“乐之”,比之“好之”与“知之”来,属于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即所谓的精神、形而上的需求;为了这种需求,虽然艰辛,但不放弃,即“坚信”——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坚持下去。

信念,是心里的事,是精神的运动,是接近宗教情节的东西。作为艺术家的画家,尤需乎此。释家讲究见性明心,简曰“见心”。通过画作来照顾、检查、省悟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实践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的追求,即开始触摸超凡脱俗的境界,于是,高尚、崇高生焉。先生《达摩》等画作,取于释家禅学,而《三人行》、《有朋自远方来》等,则直接用儒家之说,其旨趣则一也。取于经典,而升华之,这是对经典的心识心解;其识其解的另一个依据,便是生活。源于生活而又逾越生活,是艺术取裁的本质。以冰雪之心,行米盐之地,没有失意,而全是“乐其日用之常”的满足,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本土最本性最有价值的所在。

先生的写意画作,至如《不识庐山真面目》《把酒话古今》、《相见亦无事》等,配以先生独成风格的书法,均构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符号与象征之物;虽然它的内容似乎不是新的,但一经反复咀嚼,便能从中立刻体悟到基于生活本质本性之后面的高明,其中包括豁达、幽默与智慧。先生为人处世那么朴讷、厚道、诚笃,而作品却能如斯之圆融、灵秀、活变,真是不可思议,个中三昧何其了得。

镜子可以使人自觉、自警,那促使内心活动,而外在的行动,则随之落实到对“新”的不懈怠的追求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来简单,又有几人能完成呢?“新”,值得反复思索之、实践之,才可能循之而向往“和而不同”的要求下实现个人的浪漫与社会的理想。理想的实现,一定不是迅速的,否则就不称其为理想。具体而微至此,使人感到一点畏惧,原来人的一生就是在“渐”“新”的追求中度过的,在忽然之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谓“偶得”,似乎是忽然之事,但假如没有经久的条件积累与基础建设,是忽然不起来的。就像陈丹搞品牌识别标志设计一样,虽是偶得,却总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忽然一下子抓住的。认识陈丹将近二十年了,我发现他总在思考,即便说笑时,尤其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他的脑袋会微微摆动,我觉得他此时神经的运动,就宛如萧绎《金楼子•立言》说的“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与此相仿佛的,先生在创作类如《苦吟图》等作品时,也一定是心摇神会的。

先生画人、衣饰、画石,最是独绝,多以没骨法出之,面对着瞬息幻化的墨晕色彰,倘有佳作偶得,一定是快慰无比的。读先生的画作,虽可轻松,但需认真,因为可以纵身在那笔墨色彩的幻化中,游走一段独特的视觉与心理之旅。

 



总共1页  1  
 上一篇: 正因模糊,转成生动——序《得意忘象:崔自默题画像砖瓦拓片集》
 下一篇: 画意的《邪不压正》
  相关文章
·正因模糊,转成生动——序《得意忘象:崔自默题画像砖瓦拓片集》
·胸襟磊落 骨气洞达——再读西丁艺术
·画意的《邪不压正》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次讲座
·读夏湘平先生书法
·到土地上去——吉林东丰农民画考察报告
·吉林东丰农民画考察报告
·志道游艺的画家李嘉存
·文怀沙先生素描
·“三新主义”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
·神髓——题“另眼识家珍:武普敖摄山西古代壁画”
·读谢云先生的“鸟虫篆”
·“花鸟视觉场”
·秦砖汉瓦最牵情——序《崔自默题书秦砖汉瓦拓片集》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艺评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