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镜报》“密龛谈艺”之三:艺术的题材问题
——由《富春山居图》说起
崔自默
“咱今天谈什么?”
“谈谈《富春山居图》吧。不过先问两个小问题。‘密龛’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喜欢对话的形式来写文章?”
“‘密龛’是‘默艺空间’的切音,是中国古代普遍使用的拼音方法。至于对话形式,行文快捷,不必逻辑紧密地推导,当然也不能驴唇马嘴、漫无边际。‘形散而神不散’,对话随时扯远,衍生新问题、概念,引发思考,并能轻松地再拉回正题。你也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题,可以反驳,这样有利于话题的深入、深刻。”
“现在回到《富春山居图》话题,大陆与台湾合璧展,其意义何在?”
“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经典作品公开展览,而是象征和寄托,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艺犹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一直关注《富春山居图》合璧之盛事,寓意深远。”
“是不是因为领导重视,《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才很有名?”
“《富春山居图》很有故事,有传奇色彩。历代皇帝珍藏,颠沛流离,遭受焚毁,至今两段分离等等。巧得很!660年前黄公望作画那年是农历庚寅年,画被烧毁那年1650年是农历庚寅年,2010年温家宝总理讲到这幅画时,还是农历庚寅年。”
“是不是有传奇故事的作品都是经典?”
“有故事,就有名。艺术品是这样,艺术家也是这样。没有故事的艺术家,很干瘪。当然,故事要看发生在谁身上。好故事、好画家、好作品,叠加在一起,才是好事情。名作加杰作,经典精品才有意义。”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是不是很有影响?”
“黄公望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他的山水画继承了前人董源、巨然,又受赵松雪熏染。面对自然实景,他把感受融入笔墨纸端,清丽而厚重,随意而丰富,自成一家。”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吧?”
“应无用师和尚之请,黄公望70岁后在富春江畔作《富春山居图》,用时7年而成,属于他的代表作。画作终于完成了,黄公望不久也驾鹤西归。这卷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后来呢?”
“这你都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看看。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我也不在现场。哈哈。据说300年后,《富春山居图》辗转到明末清初收藏家吴洪裕手中,病危卧床,他最后阅览一遍心爱的《富春山居图》,吃力地说:‘烧!’”
“那怎么没烧坏呢?”
“就在《富春山居图》即将付之一炬之际,他的侄子偷梁换柱,救了《富春山居图》。不过,画轴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画卷也断为一长一短两段。原画全长848厘米、高33 厘米,烧毁后重新接拼:前面短的叫《剩山图》;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到焚毁处,就是乾隆皇帝得到的《无用师卷》。前者藏浙江省博物馆,后者藏于台北故宫。”
“听说你近年临摹过《富春山居图》?”
“是的。《富春山居图》是国画经典,是历代学习的好范本。藏于北京故宫的沈周临摹本《富春山居图》和藏于台北故宫的子明卷《富春山居图》,都很好。我在临摹时,既忠实于原作的经营位置,又有自己的笔墨心得,我还尝试了一卷着色,另有趣味。说来有趣,乾隆皇帝先后得到‘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和子明临卷《富春山居图》,经过研究仿本被当作真品,而原来真品‘无用师卷’被当作赝品。‘乾隆爱侣,常伴君侧’,乾隆在子明卷上所有空白处题跋共50多处,真品上反而未曾一处乾隆题跋。人有定命,物有定数。”
“《富春山居图》对当代艺术创作有什么启示意义呢?”
“问得好!学以致用!《富春山居图》今天大放异彩,令我忽然想到绘画的题材问题。画家应该画什么呢?批评家应该关注什么呢?当然,谁也不能预测未来,预谋哪些作品会被重提、被重视,有重大意义。”
“前几年不是有国家重大题材系列创作吗?”
“是啊。我们现在的重大题材的创意和选择,是人为的、主观的,当然也好。传统上的重大题材则往往是天生的、客观的,自然选择的。”
“人为的和天生的,哪一种好呢?”
“不能一律。天生的和人为的,都有好的。历史上的重大作品,比如长城,不是天生的,是人为的。统治阶级根据欲望来策划,强迫大众或敦促艺术家来创作,确实也产生出不少旷世伟作。艺术家个体每每是懒惰的,自己哪有那么大的精力和物力去搞这些呢?西方也一样,贵族家族,财力支持大计划,好的艺术家倾力完成。”
“那么艺术创作是不是应该服从社会与政治的需要呢?”
“这个话题很大,不能一言以蔽之,否则会被误解。艺术概念复杂,定义难明。艺术行为有很多环节、过程。艺术批评和认识,有不同的层面、目的。从艺术本身和文化生活讲,艺术可以独立自由;但从社会政治需求讲,如果不符合时代要求,要它何益呢?如果再有抵触,政治干涉就是自然的了。这可以引起讨论,但也属于陈年话题。事实上,老生常谈,往往涉及很多深刻问题,此时,参与者似乎都是行家,都在慢条斯理地煞有介事地谈论,其实,哪里是那么简单?!比如上世纪中叶就热闹过的‘有鬼无害论’,因为牵扯到宗教的概念与作用,问题本身又一时讨论不清楚,此时,学术研究就可能被别有用心地打上‘迷信’的烙印。红色还是黑色,看站在什么立场说、看谁说,所以,不管聪明人还是糊涂人,尽量远离是非之地为好。”
“本来简单的艺术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呢?”
“事在人为,因为人很复杂啊。”
“那么针对题材问题,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应该怎么办呢?”
“时间、地点、人物,是‘三才’,是条件、需求。科学讲逻辑,逻辑才有力量。就怕装傻充愣的强盗逻辑。糊涂人与坏人,经常表现一致。艺术创作的题材,不仅仅受社会环境与艺术家观念的影响,还受艺术市场和收藏趣味的左右。时代变了,情况复杂了,也简单了。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都很必要。说来话长,有机会再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