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墨总关情
——读画家陈双镇
文/崔自默
记得在《翰墨典藏》第四辑中,我读到过画家陈双镇的一组国画,花、鸟、鱼、虫,笔墨十分鲜活,极具灵气。
在中国画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类中,因题材问题而各有侧重,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笔墨。中国画讲究笔墨,透过笔墨这一形式,其背后所蕴涵和将欲展露的,是画家的全部气质、情怀与观照。陈双镇主攻花鸟画,他赋予画面上的花鸟虫鱼以生命、以感情,那已不是一般画家的笔墨把玩与简单爱物,而是上升为精神寄托。
画至于形而上,寄托精神,乃可以谈艺、论道,谈人生境界、追求。技进乎道,笔墨的熟练过程,是每一个画家的必经之路,只有把握了传统的全部技法,完备、提炼,继而发挥、升华,最终凝结为自己的套路与果实,才可以实现心手双畅。陈双镇经过多年的笔墨实践,转益多师,取法多方,在画面上所要显现的,已不再是单纯章法、造型与笔法、墨法,他有更高的追求。
骨法用笔这些传统的笔墨要求,在陈双镇的国画作品中已不是问题,他现在着重的,是“气韵生动”这一层面。画面的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相关联;首先画家需要有精神,然后就是转化为画面语言的手段。正是在这个高难度的要求下,陈双镇开始精神内质的修养,并思考如何把内质转化为物。
转化,由内发外,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物质与精神的融合。陈双镇不断吸收花鸟画前辈各家的长处,不断思考造型的“实境”问题,甚至借鉴了西画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加传神。如《春意》一作,笔墨朦胧,春意盎然,一派生机;而《樱桃小鸟》一作,则色与墨对比强烈,活气逼人。
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强调写意,然而究竟其“意”焉在?“真境逼而神境生”,没有“实境”的意识,便是徒托空言,画面之意是无源之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不是一句空话。观照生活,才可能把画面“搞活”。“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终观之,戚戚然,吾之感于中也”,程颐在《养鱼说》一文中,透露出自己的心境、消息。“有我”与“无我”,在心态上融通解决,才可能展现于画面纸端。陈双镇善画鱼,或波光荡漾,或计白当黑,体现的无非是鱼水之情,是一种生命的观照。人与鱼,虽然属于异类,但情感上是否能有融通,是决定艺术家艺术意欲、艺术性灵、艺术思维的关键。
陈双镇自号双盈斋,自小有田园生活的经历,那也是培养他艺术灵苗的乐土。他主编《东山美术》,创始中华书画研究院、中国国画网网站,把自幼的喜好丹青,拓展为社会经验与文化活动,把一己之理想,承载于群体现实中,乐善好施,有了大成就的基础与准备。他的志,是自然、艺术、平常心、道,这说来平易,做来却极难,需要不断革除旧习,摆脱俗累。陈双镇画面上的“平常心”,是他适志养气的绝佳途径,因为是大道,所以可以一直走下去。
新奇易作,平淡却难,人生的最高境界,大抵在平中见奇,认识至此,真正的乐观主义与浪漫主义便诞生了。一花一草一鸟一鱼,平平常常,生机无限。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信然,与陈双镇先生共勉。
\\\\\\\\\\\\\\\\\\\\\\\\\\\\\\\\\\\\\\\\
小鸟/国画/陈双镇作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