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幸福
——读《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
文/崔自默
品读好书,是一种幸福。当闲暇下来有大段时间的时候,你会尤其需要好书。
眼前的这套好书,《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显然有些昂贵,但它的确是值得收藏和欣赏的好书。捧读一卷,重量感由手传递到心里,油然而生发出一种幸福之感。这种阅读的幸福之感,不仅仅是视觉审美上的,更是心理需求上的。
这些琳琅满目的金银玻璃珐琅器,曾经是财富、权力或精神拥有的象征,但眼前,它在我的眼里,已经完全泯灭了它的原本的意味,而转化为纯粹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考古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思想的象征,是那么灿烂。
文明,总是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传递着人类的信息。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他们不曾见面,但自然的生存面前,拥有同样的感情。或长或短,人总是匆匆地完成他的生命之旅,惟独曾经与他们一起生活过的物件,可以不朽。不管是帝王贵族还是贫民百姓,与时间以及这些物件相比,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助。也许地位不高,但创造这些物件的双手,一定很不平凡,因为里面熔铸了可以超越一切的灵光。透过这些物件的或烦琐或简练的造型,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当时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反射出那一个社会时代的文化特征,反映着一个阶层的审美好恶。精神上的东西,总是难以明确地区别开来,如果我们把这些精神上的区分抛开之后,其背后存在的东西却裸露出来,且显得极为简单。这种简单的东西,就是普通的人类劳动。
劳动是普通的,劳动又是伟大的。不同民族的人民,由于一定的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艺术。眼前的这些仍然闪耀着光华的金银器,一定都出自兢兢业业的劳动。仅仅因为吃饭和生存的需要,仅仅是普通的劳动积累,便可以创造如此精美的艺术品,简直让人叹服。然而在这种叹服的背后,一定还存在着无限的委屈和隐情。经过一道道的工艺,多年总结下来的劳动经验和技巧,就这样在这些物件中传递着,一直到今天。今天的科技水平已然很发达,文明程度已然很高,但劳动者的心态,已然相距玄远。人们都提倡敬业精神,是因为那是难得的劳动者的素质。没有一种对艺术性的劳动近似崇拜的心态,大概不会再产生出这样的艺术精品。他们虽然不是这些精品的最后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但他们创造了,他们幸福过。
本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的,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组成部分,该全集分为金银器三卷、玻璃器一卷、珐琅器二卷共六册。书中所选录的器物,时间大致在夏、商至南北朝(公元前1800-公元589年),272件组工艺制品分为北方草原地带金银器、中原金银器、西南地区古蜀、滇金银器、输自西方之金银器。从这些金银器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到,其地区性很强,而且可以反映出南北两大金银器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并存、碰撞与影响、渗透。
图书的编纂,需要付出的同样是劳动,同样创造出幸福。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