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雒三桂
文/崔自默
和三桂第一次见面,记得是十来年前的事了,他姓雒,我一下子便记住了。那次是梅墨生兄约请大家在一起见面吃饭,一握手,觉得三桂有股清气。那时他正在人民大学当教师,是研究《诗经》学问的博士,带着浓郁的学院的气息。
一眨眼好多年不见,我拿着我的博士论文到人民美术出版社找程大利总编辑,他说可以让新调来的博士雒三桂来作责任编辑,我一听很兴奋。终于又见面了,相谈甚欢。经过三桂的实际行动,我的《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在2005年3月出版了;如果没有三桂的汗水,这本朋友们都很喜欢的书也还是出不来。
三桂搞编辑,是大材小用了,不过,他的确有大策划大编辑的本事。他做过很多整套的大书,对图书市场很了解。在这个讲究文化产业化的时代,三桂有用武之地,有把文化和艺术推向市场的条件。
三桂在文学、艺术史、考古等方面都有心得,这些多方面的素质,使得他在艺术实践方面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一天晚上我和刘墨、三桂在来德艺术中心写字,写大字,三桂以雅致为主,文气斐然,后来加上了狂气,更是别开生面。还有在运河人家学人社的雅集时,三桂在画上落款题跋,下笔成文,字迹清脱,是二王一路的帖学正宗,可见其在书法上下过的工夫,只是不随意示人罢了。
事务实业之外,艺术创作之外,三桂坚持拿出时间搞写作和研究。我等着读三桂写的《王羲之传》等艺术史学的文学作品。
潜力,来自于才情和工夫等实际的方面,三桂的艺术方面的潜力还相当大,等待着发掘、发觉和展现。大家在一起时,有时就发感慨,如果能多一些休闲的时间,搞一些书画创作,不在为眼前的过多的琐碎的事情所烦恼,那该多好啊。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