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乙酉日记 > 正文 站内搜索:
关于书法的“为道日损”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1月30日 11:24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364次

 

线条的视觉美感、空间意义,到底是什么?音乐性、建筑性、舞蹈性等等,究竟与我们个体的生命有什么关联?这些,都有思考的必要性,也有解答的难度。

连米芾都埋怨古代书论的“比况奇巧,无益学者”,可见线条所可能产生的空间意象的复杂性,尤其是用笔墨线条在书写文字的前提下的难度。那不是平面的摆布、布置,而是空间的架构、构造。好的书法,一定是在空间完成意象结构的,而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笔在纸上的滑痕。只有细腻而妥帖地理解到了书法线条的精髓,从中感受到了真实的形象与意象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去把握它、捕捉它,由不行到行,到完善,便可以真实地提高艺术水平,也真实地从书法这液体活动中,寄托自己的诗意的青情思与文化的追求。

要认识书法,只有认识书法的周围,把周围的存在吃透,然后逐渐“损”掉,才显露出本来面目。

怎么“损”?是一个修道的过程。技进乎道。技法的熟练,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把墨经由笔,最有效地表现于纸面上,就必须把无味的笔墨“损”掉,正如雕塑,把不必要的东西剔除掉,剩下的就是美的所在。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趣味性,是书家追求的一大目标,但趣味,是真、善、美的才好,三者可以分离存在,但最好和谐于一体。草稿,往往不在意而得意,正式的书写,因为在意而不如意,如何研究这种潜意识的状态以便于有效地提高书法艺术的水准,是一个可以进入的门径。

理论是简单的,实践是复杂的。理论只能相对地总结实践,不能绝对地指导实践。书法的六体之外,没有产生和留传大家公认的字体形式,有其原因。要制造、定型和完善一个大的符号,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这句,有渐进的次第,从知到行,提出知行合一,那是多么难得的追求啊。不能实践的东西,不是真东西。

无熟论——永远没有绝对的熟练。无论是书是画,都必须熟,而不是没有达到真熟前的搪塞与应景、应酬。夹生饭,是假熟,是俗的所在。“曾经着相;偶尔经心。”

对齐白石的认识,起初是以为俗常,而后觉得雅俗共赏,最后认识到必须采取这种积极的浪漫的生存态度和艺术精神。落叶归根,章太炎早年直呼“孔丘”,晚年则很恭敬,改作“孔夫子”,这种形式的限制,不只是简单的教化的规矩,更是自我锻炼、“损”的手段。

书法,是艺术、学术还是学问?可以各有灵苗各自探。多惑多得、少惑少得、不惑不得。以浅入手,可以得到艺术的感觉,如果以更大的背景为基础,去联类通感,在艺术享受的同时,长期走下去,可能作为修养身心性命的手段和工具。

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全部,是性命之学,触及不到这等地步,都是简单的。所谓崇高、高尚之“高”,是超脱形而下的器而到达形而上的道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一生中精神生活的比率大,就是“高”,否则就是低。

如何“高”起来?要从性命之学的起初考察。《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分为先天的主观的直接经验,还有就是后天的客观的间接的经验。人生有涯,经验也有限,只能依靠智慧。靠自己的手笔,来实践对心性的研习与修养,来实践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以贯之”,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行为。

觉、知、识、见、解、决、定、命,由可把握的东西为线索,揣摩不可把握的存在。

如何改变性命?从习惯入手,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大学》引用汤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快乐、进步,就是成功的一生。

习惯与性格有关,内心与脸面相表里。从改变习惯出发,坚持下去。慎独、敬事,把握命运。起初,也许难以控制,但不能彻底失控。要把复归于平衡的时间逐渐缩短,类似于物理学上说的“阻尼系数”,要大,便可以宠辱不惊,即便微波摇人,也能稍立而定。

大浪漫,需要大牺牲。大权利,需要大责任。很多东西,得失相兼,是平等的、对等的。

 班固《与弟超书》有云:“得伯章书稿,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实亦艺由己立,名自人成。”(《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伯章徐干,善章草。

“艺由己立,名自人成”,道出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名与利,有客观演化的机理,也必须做好主观上的预谋与准备。“文人相轻”的坏习惯,也存在于书法界,这不仅破坏了大家的情绪,也破坏了整个书法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地位。

严沧浪论诗,拈出“优游不迫,沉着痛快”八字,这也正是书法用笔落墨的大法。不管什么字体,从篆书到隶书、章草、楷书、行书甚至狂草,都有这个关键。人生的步履,也有这个意思,才是境界。

“字如其人”,因人论艺,是书法理论的特色之一。人特憨厚,字则风华婉转、倚侧多姿,不大可能。人通透简净,字却古奥深晦,也不大可能。反之,亦同理。从字态看人性,是一大学问。如何具体而微地研究笔墨、造型、章法,从外相上把艺术与人生结合起来,更快乐地修养自己的身心,是一个我们每一个有志于书法研究者的值得研究的细节。

在新的文化产业兴起、市场经济日益有序化的今天,如何有预见性地产生出这个时代的大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3000晚可以制造一个艺术大师,媒体经济把艺术与财富联结在一起。问题在于,有多少人相信这个理念,谁愿意去实践并验证其正确性?有3000万闲钱的人是少数,以万分之一计,其中愿意玩艺术的又与你有善缘的人,又以万分之一计,核算起来,其成功的几率以亿分之一计。几率很小,就等于没有,如同抓彩票头奖。

难能,才可贵。大师的名利关系,有这个原因。有人说,李敖什么都不行,人品性格也差劲,但你这么说他,等于继续捧他的场,你应该反思,你在很多方面都比他强,但混得远不如他,这说明什么问题?你还不赶紧埋怨自己,加倍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命运的女神的青睐?

书法,只是美术学的一个方面,而美术学,是与摄影、建筑、音乐、舞蹈等相并列的艺术学的一个方面,而艺术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方面,社会科学,则是与自然科学相并列的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总之,书法相对于社会的文明,渺小的很。

适应是为了征服,顺应实际的市场的需求,不能一味地邀宠。如何保持自己的品格、风格、个性,还能被群体的、普遍的欣赏,是学问。“僧赞僧,佛法兴”,一个广阔的繁荣的健康的市场,需要大家建设、维护。

 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勉、努力。

 



总共2页  
1  2  
 上一篇: 随感笔录(5)
 下一篇: 谁不旅游
  相关文章
·随感笔录(5)
·随感笔录(4)
·随感笔录(3)
·随感笔录(2)
·随感笔录(1)
·[图文]怀念母亲
·只缘不在那山中
·关于书法的“为道日损”
·谁不旅游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