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丁亥闲墨 > 正文 站内搜索:
吴冠中“推墙”为哪般?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1月22日 15:7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3695次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由吴冠中先生的“推墙”想到的

文/崔自默

      编辑传来童中焘先生的《吴冠中的狂妄》和高鸿先生的《也说“也说‘国画’”》,都很中肯,内中还附有吴冠中先生关于“推倒国画之墙”的一点文字,很受启发。

      我一向是“和稀泥”派,但我愿意坚持这样的作风;因为我相信,谁说的都不是真理。真理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像数学里的“无穷大”这一概念,只是一个假想的模型而已。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因之而发生存在着的主观的思想认识,更是这样。语言,是反映思想认识的符号;言为载道之器,言不尽意,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常识。

      成功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山到成名毕竟高、名下无虚士。吴冠中先生是当代成功的大画家之一,所以随便一句话也容易引起人的关注;至于其他一般人,即便说的很有哲理,也未必引人注意。“笔墨等于零”、“推倒国画之墙”,这语言结构应该说很简单,如果不是出于吴冠中之口,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没有愿意发表言论的吴冠中,又会怎样?不会怎么样,一定还会有童冠中、高冠中、崔冠中什么的,说其他什么的话题,我们不还是听着、辩着?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得益于中西绘画的融合与交流,这是适合于他自己的经验,但未必适合于其他人。吴先生急于让外人了解中国画的愿望也是好的,这种热情应该被理解与尊重,但是应该意料到,大多数中国画家未必买账,外国人也未必因为我们的主动靠近而感觉亲热。

      真正的墙,是无法推倒的;虚无的墙,是无须推倒的。墙的高低,是相对于人的视野与胸襟而言的。站在更高的立场和开阔的视角去观察,没有所谓的“墙”,也无所谓去推倒不推倒它。对于中国画,即便有所谓的“墙”存在,也许不像吴冠中先生所说的那么岌岌可危,非要推倒墙不可。“柏林墙早已被推倒,‘国画’之墙非倒不可,救救墙下的孩子”,吴先生这么说,的确随意了些。“国画”是个传统的习惯了的概念,作为一个画种已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国画传统里当然有大家、大师,只是你没有认识到,或者你不喜欢,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全局。“救救墙下的孩子”,这也的确危言耸听,与当年鲁迅呐喊出的“救救孩子”是两码事,毕竟,历史前进了,我们没有一直被禁锢在黑屋子里。

      对于绘画这一视觉艺术形式,因为地域性文化背景之分而必然存在中西之别,什么拉大差距,什么融合或接轨之类,都只是一些说法,更无所谓“正宗”与“异种”之町畦界限;至于因工具材料之不同而引发审美标准、审美心态、审美效果之悬殊,不足为奇。国画“千人一面”,西画又何尝不“千人一面”?艺术是竞赛才情的游戏,谁都想推陈出新,但不是谁都能做到。艺术家是一个职业,不能期求他们都当大师,就像不能期求所有运动员都当冠军一样。开宗立派的一流大师,一定是少数,这符合自然分布法则。

      传统是个运动的轨迹,与历史一样,是既已存在的事实。历史,有活的历史与死的历史之分。今天即便是另类,也许会成为将来的传统。客观上,国画有很多元素,笔墨不是唯一的标准;主观上,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趣味,标准难能一律。过去的笔墨规矩,能否依然是将来的规矩,大概今天谁也拿不出一个公认的意见。再伟大的预言家,也没有资格替时间说话。

      名词概念之争,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荒唐的存在。大而有国家宗教政治经济的战争,小而两个人耍嘴皮子恼羞成怒。很多情况下,看似严重无比势不两立的话题,其实是一个东西不同侧面的影子;影子不是东西本身。同样一个物象,角度不同、认识不同、说法不同,于是有了理论家这一行业。

      当然,吴冠中先生发表的文字很简短,又不是专业性的学术论文,随意几行字,不能过于较真。记得《石涛画语录·了法章》说:“有是法不能了者,反为法障之也”、“法无障,障无法”,因为一堵墙,何况是一堵假想的墙而受到障碍,不值得。

      我们都是盲人摸象。“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谁的脑袋上都不可能四面长着眼睛,宥于主观,难免偏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所有的言论,只要还有所主见,就都是偏见;因为谁也不能道尽中庸,假使能道尽了,也就全是废话。所以文艺批评之中,应该有“同情心”——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同一心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也许人家是对的——在这个信息时代,最需要的也是最累人的事情,是沟通。沟通需要语言,绘画也是一种语言。学语言可以,不学也可以,虽然学与不学的效果有差别,但判断学与不学却是人的自由。艺术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但不能排除科学性;借助科学的常识与逻辑,尽量在相对中求得绝对,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记得在前些年争论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时,我写过一篇《笔墨等于X》,意思是想引入代数语言:“X”是多少?让它等于多少,它就等于多少,因人而异。今天,判断墙的有无以及推倒与否,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数理分析与统计方法,以一九开、二八开、三七开、四六开或五五开之类的比例来处理,也许会科学得多。

     “道无问,问无应”,该清楚的早就清楚了,清楚不了的还会糊涂下去。文字的问题,像拧万花筒,到底也难以清晰。《易》之谦卦有辞云“裒多益寡”,以期称物平施。“也许人家是对的”——这话对谁都适用。


 



总共1页  1  
 上一篇: 我的一张汉画像石拓片
 下一篇: 和比尔兄《多重宇宙》
  相关文章
·我的一张汉画像石拓片
·“心鉴”: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趋势
·你又不是鸡——《下那么多蛋干吗?》答疑
·鸡下那么多蛋干吗?——批注吴冠中“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
·猫与耗子的关系
·真开赌场如何?
·《百家讲坛》的毛病
·救救学者
·讲人性要适度——再由电影《色·戒》谈起
·等待“无知权”
·记文怀沙翁大俗大雅的一幅对联
·“善未必扬”——翻阅文怀沙翁题赠《屈骚流韵》偶得
·离开了政治背景《色·戒》就啥也不是
·关于《关于“境”》一作的回信兼谈儿童美术教育
·心鉴——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根本心态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