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垃圾” |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9月28日 13:4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611次 |
关于“文化垃圾”
□崔自默
“文化垃圾”当指那些有之则多、无之不少的文艺作品。光 在文学界,人们就已纷纷感叹:一方面东西多得看不过来,另一 方面却又找不到可看的东西。
生活中的垃圾,大多只堆放在墙角;而眼前的“文化垃圾”, 幸好也还不至于到处都是。“泡沫”是往上浮的,我们可以沉潜 下去回避它;同理,欲躲开“垃圾”,需要努力远离墙角地带, 把视线转移到庭院、厅堂、后花园甚或墙外街衢。中国文化本来 至广大、极精微,文、史、哲而儒、释、道,单是艺术领域就有 无数的门类,皆足堪让人皓首穷年。各类好书多的是,我们何必 只盯住一个书架不放而呼喊饥渴呢?
饥渴感,不应该只发生在理论或者批评的时候,在拿笔实践 的霎那更应该多换角度、多费精神,设身处地替读者想想。说他 人下笔废话连篇、纯是制造“垃圾”,可千万别等自己写作时也 刹不住车、洋洋万言实则等于一句话。这样,会让人笑咱“笑人 齿缺曰狗窦大开”。字数能少就少,内涵多多益善,争取像内容 提要那样精练。这种文风,在当今大家时间紧促而“文字蘖”大 行的热闹景象中,无疑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名家之作一般有读头,于是成了各种报刊争邀的对象;但是, 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应接不暇时难免缺斤短两、偷懒耍 滑。即便是最能干的农夫,如果谁家的地他都想耕种,虽说日日 劳作(何况今人因聚会、游览、宴请、娱乐等又消磨掉大部分光 阴),最终也会块块减产乃至荒芜。报刊版面的丰富与名家人数 的有限固然是一对矛盾,可并非难以解决。只要编者力戒惟名是 求的观念,有兴趣发现新人力作,然后给以展露才华的机会,相 信读者是愿意接受的,总比耐心听某些名家家长里短的闲聊有意 思。
正如现代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 今后,随着信息的激增与传媒的高效,“文化垃圾”更不大可能 减少。加之国外版权的不断引进,我们体会“文化垃圾”的日子 还长着哩。那么,当我们面对一堆文化产品时,需要首先“运用 脑髓,放出眼光”(鲁迅《拿来主义》),再伸手拿,以免抓到 “垃圾”。
(原载〈中华读书报〉)
(崔自默/文)
总共1页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