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嘎仙洞考察,发现洞窟内两侧,高两米以下、长百余米洞壁布满岩画。据查证资料,这是我国及至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大规模的洞窟岩画。
发现人:康家和 崔越领 崔自默 刘墨 饶剑敏(从左至右)
主持人:介绍一下,嘎仙洞里的洞窟岩画是如何发现的?
发现此次洞窟岩画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岩画学会理事崔越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画家崔自默等人。依据嘎仙洞岩画技法、内涵、遗存痕迹、绘就原料、漫漶性,判断岩画绘就时代是旧石器森林文明时代。按相同岩画图案分析,时间节点不亚于北半球已知的相同生态、相近纬度西班牙40800年岩画。
早在2010年末,崔越岭在嘎仙洞两侧崖壁、洞口处陆续发现几处岩画。当时他就分析洞窟内也应该有岩画,并且发现了岩画痕迹。但当时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洞壁被苔藓覆盖,无法进行遗址本体苔藓清理,始终得不到规范岩画图案论据。
崔自默在指点发现的岩画
2017年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被实施洞壁打磨、清理、添胶等规模较大的工程。虽然一些崖壁岩石本体被清理掉,也有大面积被水泥胶覆盖,但大面积崖壁还是裸露出来,才让专家学者得以发现这些珍贵的洞窟岩画。
崔自默与崔越领勘察岩画
刘墨、崔自默、崔越领于新发现岩画前合影留念(由左至右)
主持人:洞窟岩画的发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该如何保护呢?
1980年,米文平先生在嘎仙洞发现公元443年北魏拓跋焘拜祖《石刻祝文》,为人类学研究东北亚,以至于世界人类史带来了地理坐标。这次洞窟岩画的发现,是世界人类学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又一重大贡献。
新发现岩画,表面有施工打磨痕迹
专家学者呼吁,对嘎仙洞遗址要按照文化要求,应建成文化教育基地,并且实施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要求的保护措施。这一人类最久远的文化遗迹一旦消失,是世界文化界遗憾。目前,嘎仙洞崖壁岩画、《石刻祝文》花岗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这是由于人工开发导致的,不符合地质存在性文物保护的要求,亟待纠正。
崔自默与刘墨勘察岩画
岩画
发现人:崔自默 刘墨 饶剑敏 崔越领(从左至右)
崔自默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考察团合影留念
文字转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