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艺术而飞扬
——读《般若界:崔自默2016新彩作品集》
黄诗煊
时光如飞,白驹过隙,与恩师崔自默先生相识已两年多了。先生和蔼可亲,待人直率天真,一举一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教化。两年来我不断发现,崔先生在文化艺术上的用心付出是巨大的,又是快乐而充实的。崔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是十分热烈和百分热爱,他的成就与此紧密关联。
此刻正是农历丁酉年正月十四的晚上,明天就是元宵佳节了,窗外华灯璀璨,火树银花。回想起丙申年七月流火的日子,大型纪录电影《崔自默》在西安开机,先生在西安大华1935创作“新彩艺术”系列作品,一幕幕立刻展现在眼前。今天在西安崔自默艺术馆看到新出版的《般若界:崔自默新彩作品集》时,深深刻录在我脑海里的精彩镜头立即鲜活了。
崔自默先生的“新彩作品”是师古人、师造化与师自心的结果。先生在南开大学读博士期间,专业艺术史学,博士论文则是《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2003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后,崔先生艺术理论与实践并行,以工匠精神深挖传统技法,彻底摆脱文人画墨戏层面。先生立足传统、勇于创新,将传统山水技法综合运用,吸收了西方抽象和印象艺术诸多元素,尤其是“分形几何”等现代科学理念,独创了“新彩”画法。
在崔自默先生的新彩作品画面中,充满了几何的繁复与空间的奥秘,以及一些图腾的符号与梦幻的元素,这些,可遇不可求、不期而遇、似曾相识、未完成感,观者在积极参与的审美过程中,获得了精神和视觉的多种冲击。崔先生的新彩画派与他早年的视觉场(visual field)或思维画派一样,都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审美心理,读者在连续观看时,视觉跌宕轮回,犹如一艘船行驶在茫茫波涛中,更像古人所说的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尽精微、致广大,用心阅读每幅新彩作品,画面都塑造了一个小宇宙,星汉灿烂,山水林泉,斜阳草树,大漠孤烟;远可观气象,近可察趣味,亦可谓一画一世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依稀记得,当初崔先生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墨汁和颜料用了上百公斤,除了体力、激情,更需要心力、思想。面对挑战,崔先生必须时刻变换不同角色,从一平尺到四尺六尺再到丈二巨作,纵横捭阖,咫尺千里,穿越于不同的意象时空,逍遥于异样的艺术境域。我想,倘若不是胸有丘壑、气吞八荒,心手双畅、左右逢源,何以至此。一首优美的乐曲,听起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绘画亦然,不能一目了然、一览无余,要经得起反复品味,常看常新。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崔自默先生提出的这一文化理念,不仅诠释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更解释了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群体的多重关系。“用技术解放艺术”、“工具决定结果”,“时间改变存在,效率改变时间,工具改变效率,观念改变工具,智慧改变观念”,崔先生如是说。
万法唯识,操千曲而知音,当拥有足够的审美经验、知道什么是好的艺术之后,读者与作者才可以在同样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境界里相遇。王阳明说“人心不死,道心自灭”,于作者如此,于读者也如此。人心和道心其实都是天理、自然。《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就是道法自然的规律,优秀艺术是师法自然的结果。我从崔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传统与现代、有法与无法、秩序与混沌,看到了璀璨星空、大千世界、春花秋月,更领悟到了艺术真谛、人生百态。
关于艺术大师的定义,崔自默先生早些年曾给出过“三维度说”与“三元素说”等客观标准,对于艺术研究与艺术批评的科学化影响深远。近年我通过研究崔自默先生,总结发现真正大师的五个必要条件:一,学术地位和艺术地位处于时代前列;二,人品修养很高,乐于奉献;三,人生阅历丰富,壮游天下;四,作品风格不单一,难度高;五,作品传世量大。——崔自默先生恰恰满足了这五个必要条件: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第一位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专职创作员,先后出版各类图书数十种;提出“三新主义”(“公益是新国学,爱心是新文化,慈善是新生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担任中国残奥会爱心大使、北京市慈善协会爱心大使等;理工农医文、工农商学兵,是继拉斐尔之后在梵蒂冈与教皇吃住在一起的国际艺术大师;通才画家,艺术创作几乎涉及视觉艺术各个领域,从“天下第二快刀”的篆刻到极其工细的线描人物到世界最大与最小国画等等,对当代艺术风格创新有很大影响;有足够量的作品传世,被各界广为收藏。
崔自默先生曾对我说过:“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想人前显贵,必须私下受罪。聪明人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想出人头地,超越别人,就只能多多受累。假如想超越自我,更需要废寝忘食、点灯熬油,何其惨烈!”是啊,“勤奋即天才,专心即专业,目标即成功,浪漫即牺牲”,生命为艺术而飞扬。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我能追随崔自默先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少走弯路,可以说是缘分。法不孤起,道不虚行,我愿自证自悟,勇猛向前。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