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一位专精艺术、勤通文史的学者,一位天真而自适的艺术家,他,在艺术灵境里且行且思。他睿智的眼神中,他充溢着人文情怀的作品里,分明呈现着他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对艺术的深切体悟以及对未来的崇高敬畏。
崔自默:书画界“第一狂人”
文/孙开、依凡
早在2008年北京保利秋季大拍中,名为《思抽有绪》的第819号拍品,是一幅尺寸仅仅13x11cm的微型山水画,最终却以5.6万元成交,最后合计每平尺60万元,创下2008年中国当代书画指数的最高价格,其作者也因此名列“2008年当代国画艺术家价格指数排名”第一位。——崔自默,就是这幅可以载入美术史的代表作的作者。这无疑是一个事件,一时媒体和艺术批评界沸沸扬扬,有人说是偷换概念,有人说是投机取巧。崔自默却淡定地说,这是科学的胜利;传统告诉我们传统是什么,却没有告诉我们传统不是什么。书画作品的传统计价方式是平方尺,显然存在不合理因素,崔自默开启了中国画价格的“平方寸时代”——这是对传统的一次反动与质疑,也启示出艺术市场发展的无限可能。
勤勉自适,天真放达
“通才画家”崔自默,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自幼家风熏染,艺术灵苗深植。经受了无数磨难,崔自默从理工科跨越到文科。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使他视野开阔,建树颇多,随之大量艺术实践,练就了他精湛的艺术才能。他的艺术门类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现代水墨、雕塑、摄影以及散文、随笔等等。
画画的人很多,能称为大家或大师的却很少,但对崔自默先生而言,仅仅用大家或大师却又显然是一种“贬低”。崔自默的艺术,是超越视觉层面的。“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是崔自默用以代替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化纲领。
崔自默是国画大师范曾教授的第一个博士。在崔自默看来,范曾教授是一位极勤奋的人。崔自默说:“范曾先生永远是我的恩师,我则是范曾先生的骄傲。”
随着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崔自默与张岱年、张中行、王朝闻、华君武、季羡林、汪曾祺、周汝昌等很多文化艺术界前辈交往甚笃,并得到大师们的称赞。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更对崔自默有“五百年来一奇才”的美誉。
对于自己的“半路出家”,崔自默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说,“出名要趁早”。“专业即专心”,崔自默如是说。“所谓的‘科班出身’,其实是职业,是混饭的工具。专业是专心,即便曲折,却永远是一个目标。文科人一般思维感性,没有理性的学术基础,少了很多视域。开始就学美术的人,基础太窄,会约束他的思维扩散。作为艺术家需要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没有符号。可是,有的艺术家风格太简单、小,只能算是‘专营店’,而我则是百货商店。我们不可能希望每个艺术家都成为大师,就如同每个运动员不可能都是冠军一样。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小景致容易辨认,大风光不是一般人可以领略的。”
艺术家大都喜欢人们用“谦虚内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自己,而崔自默则不然,一向有“书画狂人”的称号。对于这样的称号,崔自默毫不介意。特立独行、日有进境的崔自默,根本没有心思去在乎别人的评价。崔自默的自信源于他对文化史、美术界和自身艺术的深刻了解。崔自默笑着说:“批评需要‘同情心’,需要资格。一般人夸我不算数,骂我更不算数。”
气节高古,风格超尘
2011年至2014年,崔自默在各种“争议”声中,不断刷新着纪录,稳坐价格排行榜的“首席宝座”。
崔自默是超人,“天下第二快刀”是业内早些年对他篆刻的美誉。心力、眼里、腕力、定力超群的崔自默,善画微画,尤其是线描人物精品,他临摹的《石涛百开罗汉册页》令同行画家咂舌,叹为观止。崔自默创作的小写意花鸟,集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于一体,没骨画法而蕴含篆籀气象,工笔而有写意精神,写意而有工笔技巧,可谓别开生面,雅俗共赏,一时成为美术爱好者临摹和收藏家追捧的目标之一。
多年来,崔自默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古典临摹和创作上。对他而言,早些年篆刻与书法、文人画,都只是讲究趣味性、学术性的东西。偶尔来一笔、文气,不能到达专业画家的技巧。技进乎道,熟能生巧,水到渠成,有了基础,才能不断登高,揣摩什么叫境界。“艺术,是生命的寄托”,“普通劳动,创造经典”——是崔自默研究民间艺术和古代壁画时得出的结论。
“价格决定价值论”,是崔自默的艺术市场经济理论。“花多少钱买它,它就值多少钱”;“艺术与金融不会死心塌地的合作,它们貌合神离。拍卖行艺术品的价格并不等于它的标价,不等于真实成交价,此次价格不等于下次价格”;“中国缺少真正的收藏家,真正的收藏家是把收藏作为本家族的遗产,把艺术品欣赏作为一种日常消费”。这些言语,一针见血。《心鉴》,是崔自默的一部专著,文中指出:“真正的培养收藏家需要一个过程:第一,知音;第二,心鉴。我们现在的收藏是从‘耳鉴’开始,进步到‘眼鉴’,都还是初步。眼见也未必为实。最终的标准,应该是‘心鉴’”,“我们需要‘有实力的知音’”。
崔自默坦言,他会因为商业价值改变自己的创作。“我会适当为收藏者调整自己的创作初衷和想法,因为对于愿意花高价买作品的人,需要一种尊重”;“迎合市场,是因为我们需要钱。很多事情都需要钱,我们不能逃避这样一个问题。文化艺术需要教育、传承、发扬,都需要物质基础。否则,就是逃避,就是不敢承担社会责任,是懒散和无能的体现。”崔自默回答各个问题时,总是那么直率与真实。
谈到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崔自默说,其实每一部作品自己都很喜欢,它们都是不同阶段不同心情的产物。“我把艺术视为一个行为过程。很多人只抓住整个过程中的一段来评价一幅作品,其实是很浅薄的”,崔自默说。
“崔自默现象”,是他靠超人的心力与付出换来的。他说:“当你累得不想活时,才能开悟。”做学问、搞创作、跨界合作、社会公益活动,等等,都需要付出精力,都需要面对烦恼。
担当责任,文明大义
崔自默的很多理论具有前瞻性,成为不少学者偷偷学习的底本;他也创造了很多艺术风格和符号,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告诉学生们,继承发展,推陈出新,有自己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才能成为艺术大师。最重要的是,“大师不是桂冠,而是责任”——崔自默如是说。
“默纸”,是崔自默的发明。“不印刷,不书写”的理念,是艺术寓言,是文明的启示。“默纸”不仅仅借助了是中国四大发明的纯手工造纸术,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品,重要的是它能承载人类文明的最高理念。“默纸”从远古的山洞里流出来,山野是它的第一展厅,观众则是日月、清风、鸟虫。
“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是崔自默给出的“大师标准”。这“三维度说”,使莫衷一是的艺术大师概念有了科学的计算方法。“诚、虚、净”,是崔自默总结的儒、道、佛国学三家的“三字教”。“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是崔自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公益是新国学,爱心是新文化,慈善是新生活”,是崔自默的“三新主义”。崔自默积极组织和参与慈善活动,有很多“爱心大使”头衔。
早在2007年,崔自默即开始了“走近大众”艺术实践活动,贺敬之先生还专门为他题字。近年,崔自默开始关注中国农民画。在《我与农民画》一种,他坦言,“我是农民,我自豪;我是农民画家,我骄傲。”《到土地上去》、《播幸福种子》、《实现中国梦》,是他崔自默关于中国农民画的三部曲。他多次走到乡村去,举办“农民画讲习”,给农民画家讲国学,讲生活与艺术,讲国际大师的艺术风格。他说:“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民强在中国强,农民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中国梦才不会遥不可及”。“德不孤,必有邻”,很多知音朋友在崔自默的感召下,走向群众,拥抱自然。
亦庄亦谐,复杂简单
初见崔自默,让人敬畏。崔自默是复杂的。他的书房里东西方多元文化堆在一起,传统而现代、民族而国际,兼容并蓄。对于提出的问题,崔自默的回答常常让人觉得“答非所问”。旁敲侧击、巧设譬喻、联类通感,崔自默有古贤的风采。你难以跟上他的思绪,所以必须集中精力,却每每如“坐过山车”。他知道你要问什么问题,你或许觉得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其实,他回答的内容不只包括你的一个问题,之后的相关话题也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他博学,喜欢向你反问和引导,让你的大脑飞速旋转。
崔自默的身躯里蕴含着难以估计的能量。他从多维度观察着世界,所以你越发想去了解他。从科学到人文到艺术,他的思想“有如黑洞”,吸引着周围的东西。“立体多维的崔自默”,“复杂而简单的崔自默”,“熟悉而陌生的崔自默”,“莫名其妙的崔自默”,“厚积厚发的崔自默”,这些词汇,别人都用过了。
崔自默宛如一缕清风,一潭秋水,他傲而不骄,对人那么坦诚,衣着那么朴素,同时又有一点“精神洁癖”。他有一片赤诚之心,晶莹剔透。范曾先生说崔自默在当今社会是一朵“不染之莲”,作家梁晓声则评论崔自默的荷花有“阳刚之气”。崔自默有“荷花王”的美誉,姿态万千,那,都是他的化身。
崔自默的《Visual Field》(《视觉场》)、“默禅”(Mo Chan)、“思维画派”(Thinkism)、“默艺空间”(Meditation Art Space),都是对读者视觉心理和精神境域的考察与检验。当你懂了他,并有些许共鸣,你便成了崔自默的知音。
崔自默也是矛盾的,他提出“慢步主义”,并特意造了“Sysism”一词来表示(Slow your step;I save myself),“慢下你的脚步;自己拯救自己”;可是,他没有做到。“我多么憧憬人类原始社会的健康童年,鼓腹而游,何其自在”,“可是,人一旦停下来,或许被后面的人踩死”,此时,他眉宇间略过一丝黯然。“我,正在进步”,忽然崔自默又乐了,“如如不动,当下心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那是一个美妙的临界状态”。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