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默纸”
陈梦雯【法国孔子学院】
在“2012年伦敦奥美大会”展览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里,中国艺术家崔自默创作的“默纸”作品《艺术·科学·运动》引起关注。这幅作品,崔自默用了30张“默纸”拼接而成,包含了中国传统造纸和墨韵的无限变化、视觉动感与想象空间。2012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崔自默颁发了“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其中一大因素也是“默纸”。“默纸”到底有着如何的魅力?本刊记者将带您走进“默纸”的世界……
造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已是家喻户晓。如今,崔自默的“默纸”让中国造纸重新焕发艺术色彩与文明生机。“默纸”缘起于艺术家崔自默一次去贵州采风,在丹寨县石桥村惊喜地发现。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和外界少有交流,当地还保留着最传统和最原始的造纸方法。天然山洞里,山泉汩汩,漂洗淘沥着天然的纸浆,一张张纯天然的纸张诞生于村民手中。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曾经改写了世界历史,如今,古法造纸的技术接近失传。看到石桥村还保存了这么古老的造纸方式,崔自默灵感闪烁,向当地手工艺人学习,然后按照自己的审美创再创造。这样,“默纸”应运而生——用最传统的手工技法,表现的却是最当代的美学观念。“纸”从简单的原始笔墨载体,一跃而升华为艺术寓言和文明符号。
崔自默和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采用最纯粹的丹寨石桥的古法造纸手法,72道工序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完全环保。在造纸的最后环节中,崔自默添加了一道工序:那是偶然而又必然的灵感与创意——他撕碎自己现代水墨视觉场作品,然后把这些绘画残片镶嵌进纸浆;如此,造纸的过程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为艺术”,而成品则成为“装置艺术”。这些“默纸”,晾晒在世界上最大的展厅里,那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而读者则是阳光、山风与飞鸟。
“默纸”具有独特的符号性,容易识别,而又张张不同,美不胜收。一张张默纸组合在一起,身处其间,宛若遨游灿烂的星空。用色彩纸浆作为绘画颜料再创作的“默纸”,更是独具风韵,为衣饰设计家们所尊崇。有的“默纸”里还有树叶、草叶或花瓣,与水墨融合、呼应、对比,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时空的视觉美感。
“默纸”——美得让人不忍去书写,仿佛记忆就收藏在这一张张纸中。你可以去端详,去感受,去追忆,去畅想。如艺术家崔自默所说,你不需要书写什么,你只要感触她、凝视她,足矣。每张“默纸”中,都有色彩或线条被凝固,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一丝树叶的脉络、一片草叶或一片花瓣,都无不浸润着阳光、山丘、森林和山泉的气息。
“不印刷,不书写”(No printing; no painting),“默纸”承载着全新的艺术理念和文明理念。“黙纸”在全世界巡回展出,被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它促进了贵州石桥古法造纸技艺的积极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默纸”感性而理性,极古而极新,传统而现代,民族而世界。艺术家崔自默用当代艺术的手法,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基因。
“默纸”不是个人产品,而是自然存在,崔自默如是说。真正浪漫的故事,不需要写在纸面上,而是永远埋藏在心里。我们有纸,但不需要印刷;我们有记忆,也不需要书写。好的艺术,应该启发智慧,不单单是刺激视觉感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智慧,自然圆满,自在自足。在“默纸”里,一块残片就是一个时空。它提醒我们内省、自觉,应该调整脚步,和谐心态,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崔自默“默纸”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