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领域的非线性
——崔自默老师作品浅析
马城钧[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听了崔自默崔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从方法上讲,崔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思考
问题、欣赏艺术。
例如从表面上看,理工科和艺术毫无关联,简单地说理工科是一门科学,客观性精确性是它的特征,而艺
术是一门主观性浓厚、没有定向标准的学问;但是将理工科的学问和艺术结合起来是一个惊奇的设想,而
且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独特的角度去观察艺术。这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看起来相去甚远的事物
只要你认真发现,就会找到它们内部的联系。
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地理杂
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把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好,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
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谎话就
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记者一看,果然
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
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地图就拼好了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老子曰:“反也者,道之动也。”崔
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孔雀开屏,艳丽照人,大家看到的是它们美好的一面,然而孔雀开屏的背面会是没有
色泽的另一番景象。又如古往今来众人皆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如果没有淤泥的滋养
,就不会有洁白如玉的莲花亭亭而立。
崔老师的理工科经历和他的艺术研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去分析:一,什么是科学;二,什么是艺术;三、科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四,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
一,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为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并力图改善客观世界和改善自我而不断利用客
观、理性、逻辑、推验反复建立不休的知识体系。它负责研究和指导人类所能够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各个层
面的活动。
二,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
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它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
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三,科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有的文章说,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
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
光,他照亮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出现意义的“灵光”。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
诠释。 从学术史看,一切学科都是哲学的衍生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
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哲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
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
成立作出说明。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是
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总的来说,一切学科与哲学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另一方面,学科的实践也为哲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例证。可见,哲学和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优越的哲
学思想会导致各个学科的重大突破;各个学科的发展也伴随着哲学思想的升华。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理交
叉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有几个名词需要解释。什么是“系统”?系统对外部功能、自组织机能、开放耗
散结构,并由多元素组成的多层次、多剖面的复杂运动态综合整体称之为系统。何谓“系统的线性和非线
性”?凡是具有分解性、零输入特性和零状态特性的系统就称为线性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
称之为非线性系统。简单的说,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
光滑的运动;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非线性”有什么特
点?非线性的特点是:横断各个专业,渗透各个领域,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时时有。”甚至人类自
己,原来都是非线性的: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混
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由此可见,非线性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上面所述的一些科学知识,联系到崔自默老师本科学习自动控制、研究生学习计算机的经历,再来欣
赏崔自默老师作品中的方法和内涵,会感受很多。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
是让科学与你为友——这是哈佛大学校训,这里我想补充一点:不仅让科学与你为友,你还要学会驾驭艺
术的手段。
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艺术则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
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不同于人类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认识,是人类内心
真实情感和想象的反映。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
情景。在感受这种情景的过程中,人们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们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
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自古以来,科学与艺术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两者之间的区别日渐模糊,开始朝着统一的方向趋化。不得不谈谈自然科学中有时候为了简化问题而进行
的抽象思维。众所周知,自然科学崇尚准确定量,此乃传统治学之道。比方说物理学中质点这个理想模型
便是抓住事物本质后进行的高度概括。其实这种简化思想又何尝仅仅体现在自然科学中,其实艺术领域也
经常闪现简化的光芒。
譬如崔自默老师画荷,在崔老师的画作中,涉及最多的,是荷花。崔老师笔下的荷花盛开了:或一两枝傲
然于微雨,或三四枝曼妙于朗月,或瀑布式的倾泻于明媚的丽日下,或浪花般飘摇在清风中。简单但其意
境愈发凝练,堪称艺术化简的最高境界。这种手法在绘画领域被广为运用,中国绘画都讲究笔不到意到,
此乃留白的艺术手法,这其实是想象思维。又如一抹云烟,既有规律,有不拘泥于规律。创造与发现,就
是这么同时发生存在着。
由于世界本质是混沌的,而最先发觉这一真理的其实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早在几千年前,老子便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三产生混沌”相吻合;随着科学的不断
发展,找到了依据。首先是震惊全球的蝴蝶效应——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
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为自组织形成的有序结构
,使得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务力量陡增,组织起来的物质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蝴蝶效应可以简而言之的
称为“系统效应”。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
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
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系统输入”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系统输入的”极
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崔自默老师提倡“有用的文化”,在《钻石之门》一文中,他写道:“法,非法,非非法,非非非法;门
,有门,有有门,有有有门。”宇宙无穷大,难以想象。数字无穷大,似乎只有在数学算式里存在与合理
着。亲眼所见,有时也是虚的。这时,你有必要怀疑大与小、远与近、多与少的区分。这“钻石之门”里
面,重重叠叠、无穷无尽,却全是反射的周围的影子。周围的一切,也许很复杂,当然也许特别简单。在
两面镜子之间,放置一个东西,影子的影子的影子会相互映射下去,无穷无尽,极为可怕。“欲穷千里目
”,绝对不可能。钻石刨面靠劳动量来创造,刨面越多,反射力就越大,“钻石之门”就越多。人靠着这
虚幻的影象,来判断价值,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自己的想象,却不愿意完全属于自己,于是设法强加于
别人,算作一种成功。这是一扇你必须要走进去的门,因为它是“钻石之门”。人们喜欢钻石,那是珍贵
与财富的象征。在那夺目的光华里,饱含着无尽的虚幻。打开这扇门,你会从一边走进另一边。从虚幻到
虚幻,还是从真实到虚幻?从虚幻到真实,还是从真实到真实?“钻石之门”,因为你的运动而开合。
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侧面来验证崔自默老师提倡的“有用的文化”。走出思想束缚的“钻石之门”,不要在
“系统的输入”上有偏差,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很多的无用功。崔老师还举了很生动的例子:一
块不规则的石头,怎样测出它的体积呢?聪明人会以为,将石头表面不规则的曲线无限地分割,利用微积
分的高级知识,会得出结果;而笨的人会将石头放入水中,通过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石头的体积。笨方法
是上过初中的人都会选择的方法,也是唯一的可行的方法;然而所谓的聪明的方法,最后会证明不可行、
勉强计算下去,结果也不精确。可见,如果不是以证明科学论断为前提或是做科学研究,把大把的时间浪
费在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上面,真不知聪明从何说起。所以,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选择的是最合适的方法
。聪明与笨,其实有时并不明显。
从崔自默老师经常举的这个计算石头体积的例子可以看出,选用不同的系统输入,效果完全不一样。科学
如此,艺术如此,哲学也如此。“看到花儿我很高兴”,这是口头语,换作“学术性话语”,就是:看到
植物生殖器官的外沿,引起我生理上的快感,进而上升为理性上的愉悦。总之,不同的表达方法,结果很
不一样。
非线性科学随着混沌问题的诞生而逐步发展。在线性科学中,科学与艺术有时可以分离;在非线性科学中
,科学与艺术总是相互纠缠。随着科学与艺术不断发展,关联度不断增加,正如如登山,高度上升,景色
融合度亦随之上升。科学领域有牛顿法解方程的混沌情况,三次以上的牛顿方程为非线性,其被广泛应用
于分形领域。正如草木要有枝杈,非对称的,才有美感,科学领域从理论上揭示了这种由简到繁的过程。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势在必行。
复杂事物的起因有可能很简单,比方说下面这个公式:北京公主坟+琼瑶=还珠格格,看上去也许很荒谬,
但事实就是如此。非线性理论将某个事物无限扩大,使指上升为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这边是艺术领域的
非线性。线、肌理、笔触、色彩、光影的运用,正负型、大块面的对比,大虚大实,共同产生了强烈的视
觉效果,具有独有的识别符号,这就是崔自默老师的油彩作品。尤其重要的是,崔老师的油彩作品具有“
陌生感”,那是在两维空间中,产生出的多维的意识、意象、意思、意义——这是在后工业的时代,所传
递出来的意外的信息,除了刚硬之外,便是梦幻般的美感。这就是艺术领域的非线性,它在崔自默老师作
品中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可能不是很准确,不过崔自默老师的思维观念确实对我有很大的触动。通过查
阅一些资料,我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统一于哲学原理,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立统
一的。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帮助,能够很好的联系各个学科知识,分析它们的对立
面与统一面,进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大进步。也许,这种作用不仅在于学术、艺术,更在于生活、
人生。
总共1页 1
|